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5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审批模块的设计思路,具有开发时间短、开发成本低的优点,可快速嵌入常用管理系统,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合并单元输出直流偏置信号而导致保护动作的事故在智能变电站屡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合并单元采样值输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介绍了合并单元工作原理和ADC芯片设计原理,分析了合并单元在采样回路断线时产生直流偏置的原因。基于母线保护装置采样值差动原理,从动作行为方面分析了合并单元直流偏置输出对母线保护的影响。通过改造ADC芯片外围回路,提出了减小合并单元直流偏置的解决方案。搭建了测试系统,通过验证采样值输出值和母线保护动作情况,证明了合并单元直流偏置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干扰网络条件下,干扰对齐算法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用户MIMO网络下基于分簇的非迭代干扰对齐算法。通过一种分层的干扰处理设计,首先在上层依据干信链路耗损比,将来自不同发送端的干扰分为簇内有效干扰和簇间无效干扰;然后在下层利用联合最大化信漏噪比(SLNR)算法与迫零(ZF)算法消除干扰,提升了算法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当用户数量较多时,所提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在高信噪比(SNR)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系统容量与更低的系统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该自复位钢框架节点的特点是梁柱接触面能够在地震荷载发生时打开和关闭,梁柱通过槽钢与高强螺栓连接在一起,沿梁长方向设置预应力钢绞线以提供恢复能力。通过Ansys建立类型节点并施加低周往复荷载,模拟该类型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通过对M-θr和骨架曲线的分析得出该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治理煤尘污染和减轻煤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纳米纤维素(NCC)、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丙三醇和过硫酸铵的共同作用下,研发出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高粘结性、高润湿性和耐风蚀、耐蒸发的新型可降解纳米纤维素抑尘剂,喷洒该抑尘剂后煤尘表面形成完整的平面网状结构,表层煤粒能抵御20m/s的风蚀,能抵抗50℃的蒸发,可有效抑制煤尘飞扬,且对煤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复杂三维结构件的快速制造,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相比于电弧和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凭借其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成形精度与缺陷调控、组织与性能特点、成形及其控制机理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应关注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即实现送丝稳定性和大型复杂结构件的成形路径优化、降低构件应力集中并提升构件成形精度与性能、研究成形过程中热力分配及微观组织转变过程、引入多信号进行增材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CO2及N2低温低压吸附实验,探讨海相页岩储层微-纳米孔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发育有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6种孔隙类型,其中有机孔、黏土矿物层间粒内孔最为发育,由于热演化程度高也发育大量的溶蚀孔隙;龙马溪组页岩BET比表面积介于3.5~18.1 m2/g,BJH总孔容介于0.00234~0.01338 cm3/g,DA微孔比表面积介于1.3~7.3 m2/g,DA微孔孔容介于0.00052~0.00273 cm3/g。页岩微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23.1%~80.2%,平均占比50.3%,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12.1%~48.5%,平均占比32.3%,微孔提供比表面积的能力远大于中孔和宏孔,是页岩储层中甲烷吸附的主要场所;泥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孔径分布曲线存在多个不同的峰值,在0~100 nm范围内主要呈现双峰或三峰特征,偶见四峰特征;有机碳含量与泥页岩微孔、中孔+宏孔及总孔的孔隙结构参数均呈现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表明TOC是泥页岩中微-纳米孔隙结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将孔隙结构参数对TOC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总孔和中孔+宏孔孔隙结构参数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线性关系,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线性关系,表明黏土矿物和脆性矿物主要控制页岩的中孔和宏孔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深井超深井的不断增加,在技术套管固井过程中面临着裸眼段长、套管尺寸大、套管下入深、封固段长、水泥浆量大、地层易漏失、水泥浆失重等问题,采用双级注水泥可以解决以上难题。从超大井眼长裸眼段固井面临的难点和双级注水泥分级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针对川东北马深1井存在气层压稳与漏失窗口小、套管尺寸大下入深等固井难题进行了分级箍位置确定、固井方案设计、反挤固井工艺制定和补救措施制定;并结合现场施工对固井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川东北马深1井Φ339.7 mm技术套管下深4 295 m,分级箍位置2 700.17~2 701.29 m,固井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2%,为深井超深井的大尺寸双级固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N36锆合金成品管材的织构进行了测量。利用极图、织构取向因子,特别是采用三维晶体学取向分布函数等表征手段,系统分析了N36锆合金成品管材的织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36锆合金成品管材的主要织构组分为基面型(0002)1120;管材径向上织构取向因子最大,大多数晶粒的[0002]基极集中在与管材的轴向垂直的ND-TD面上,并且偏离径向30°左右呈现典型双峰分布;除基面类型织构组分外,N36锆合金管材还存在一些相对强度比(0002)基面类型织构更高的锥面类型织构,而柱面类型织构较弱。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旋火箭弹在引信头锥摆动时改变了全弹的气动特性问题,进行了气动特性仿真,分析了引信头锥摆动角对火箭弹气动参数的影响,并利用气动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控制能力的仿真,从而为弹道修正火箭弹设计提供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引信头锥摆动角的增大都有显著的增大,且在稳定飞行时引信头锥摆动火箭弹的修正能力可以满足火箭弹二维弹道修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