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6篇
  免费   3928篇
  国内免费   2640篇
电工技术   507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331篇
化学工业   9151篇
金属工艺   6447篇
机械仪表   2067篇
建筑科学   1245篇
矿业工程   1306篇
能源动力   885篇
轻工业   4200篇
水利工程   694篇
石油天然气   4910篇
武器工业   447篇
无线电   32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64篇
冶金工业   3004篇
原子能技术   643篇
自动化技术   1192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1261篇
  2022年   1338篇
  2021年   1446篇
  2020年   1399篇
  2019年   1575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242篇
  2016年   1467篇
  2015年   1564篇
  2014年   2819篇
  2013年   2143篇
  2012年   2608篇
  2011年   2565篇
  2010年   2292篇
  2009年   2336篇
  2008年   2978篇
  2007年   2610篇
  2006年   2152篇
  2005年   2275篇
  2004年   1893篇
  2003年   1649篇
  2002年   1445篇
  2001年   1297篇
  2000年   1116篇
  1999年   957篇
  1998年   867篇
  1997年   879篇
  1996年   812篇
  1995年   813篇
  1994年   687篇
  1993年   573篇
  1992年   483篇
  1991年   463篇
  1990年   423篇
  1989年   429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0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闫士彩  李颖 《金属热处理》2020,45(9):121-124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0Cr25Al5热轧态盘条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但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在950 ℃突然大幅度下降。试样组织形貌在800 ℃和950 ℃退火温度下的OM及SEM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差别。于是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0Cr25Al5钢三元体系的自由能进行了计算,发现随着B2结构的FeAl或者DO3结构的Fe3Al有序尺寸的增大,系统自由能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向有序颗粒尺寸减小的方向移动。在1273 K的高温下仍然会保留60 nm左右大小的有序颗粒。因此,推测0Cr25Al5钢在大于950 ℃的温度范围内韧性下降是由于60 nm左右的B2结构的FeAl或者DO3结构的Fe3Al有序造成,与晶粒尺寸无关。因此,针对该钢种应进行低温退火促使基体组织回复以消除缺陷,从而抑制Fe、Al等基体原子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流测量技术对理解与预测流体动力学、过程操作与控制、分析与优化流体控制装置等都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在测量过程中是否对流体产生干扰将其分为干扰式和非干扰式测量技术,并从两个方面综述了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作原理,总结了各类测量技术的可测量参数类型、应用限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两流测量的难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复杂工业过程中的过程参数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标准IEC 60071—2(转换为国标GB/T 311.2)中,没有明确接地故障因数k对应的故障形式,使得标准难以理解。该论文明确了k对应的故障形式,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并利用等高线讨论了故障电阻对k曲线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际元件和系统,将k曲线的纵坐标R0 /X1(R0,零序电阻;X1,正序电抗)、横坐标X0 /X1(X0,零序电抗)上限由原来的8扩展到20,将参变量R1 /X1(R1,正序电阻)由2扩展到10,并用等高线法绘制了准确k曲线,便于理解标准和工程参考。在此基础上,澄清了术语“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有效接地系统”的区别,建议通过k值而不是R0 /X1和X0 /X1来定义“有效接地系统”,由此认为我国通常的低电阻接地配电网为非有效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环路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变传热装置,其性能与位于蒸发器和储液槽之间的毛细芯结构密切关。为了更深入研究双层毛细芯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利用不同颗粒直径铜粉制备双层毛细芯,在毛细芯总厚度为5 mm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大粒径和小粒径层的对厚度来改变毛细芯厚度比,对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启动和变工况运行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不同厚度比的双层毛细芯启动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启动过程中出现小粒径层蒸发效率低引起的温度过冲和环路热管中气液两流变化导致的温度振荡;同时存在一个较优的双铜层毛细芯厚度比,大粒径(180~280μm)铜层厚度为3 mm可提高蒸发效率,小粒径(56~71μm)铜层厚度为2 mm可提供足够毛细抽吸力保证环路热管稳定运行。搭载该厚度毛细芯的环路热管不仅启动速度快(125 s),而且总热阻和蒸发器壁面温度均最低,最大加热功率达到120 W(21.10 W/cm~2),对应热阻为0.17 K/W。  相似文献   
15.
对电厂运行过程中发现的P91钢主蒸汽管道的低硬度部位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短时力学性能试验和高温持久强度试验,分析了其硬度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低硬度区域P91钢组织为铁素体+析出物,位错密度较低,M23C6在晶界处粗化聚集,同时析出新Laves,使得P91钢的短时力学性能和高温持久强度下降严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Mg-6Gd-5Y-1Zn(质量分数,%)合金在固溶和时效处理状态下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α-Mg基体、沿挤压方向分布的条状18R-LPSO、少量的Mg24(GdYZn)5 以及细层片状的14H-LPSO构成了挤压态合金的组成。挤压态合金经固溶(T4)处理后,一部分18R-LPSO溶入基体,并且基体中的14H-LPSO伸长同时粗化。挤压态合金经过固溶加时效(T6)处理后,大量β′从α-Mg基体中析出。T6态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最好,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272 MPa、406 MPa和6.1%。β′沉淀也发生在挤压态合金的直接人工时效(T5)处理过程,但比于T6处理,14H-LPSO和β′在基体中的体积分数均偏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及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一种航空用超高强7055铝合金大尺寸铸锭的均匀化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提出分级提高均匀化温度的方法,在确保不发生过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改善铸锭质量。结果显示:低温预均匀化时,铸锭中析出大量的Al3Zr,能够大幅度降低对后续挤压变形的再结晶比例;对铸锭采用400 ℃×4 h+465 ℃×16 h+474 ℃×8 h的分级均匀化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消除铸锭中低熔点的含量,提高铸锭质量,同时比于原工艺节省约13 h。新的均匀化处理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为后续工艺提供良好的铸锭。  相似文献   
18.
以含Cu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PMA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两区配分时间对其组织演变、元素配分以及经IQ&P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Dictra软件对元素配分行为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IQ处理后试验钢中的块状马氏体形成于原铁素体区域;随两区配分时间延长,粒状马氏体数量减少,板条状马氏体之间的间距减小。检测和计算结果的对比显示,C、Mn、Cu 3种元素的对配分速率与计算结果一致,但实际配分速率低于各自的计算结果。随两区配分时间延长,经IQ&P处理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伸长率持续减小;在600 s时达到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强塑积为16 963.24 MPa·%。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球团矿矿鉴别初学者快速和准确的识别球团矿的矿和显微结构,总结和分析了球团矿矿在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中的鉴定主特征信息。对光学显微镜下球团矿的主要矿呈现的形状、位置、光学组织颜色等特征进行了区分和识别,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不同球团矿矿进行了能谱特征对比,探讨了不同矿呈现的能谱特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萃余物与煤混合后的气力输送压降特性,本文在最大操作压力6 MPa,输送管道内径DN25和DN15的气力输送装置上,针对两种粉体M1(煤粉)和M2(煤粉掺混20%萃余物的混合粉体)展开了多工况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萃余物会导致水平直管的压降大小和压降波动性增大,且在低气速区域该现象更为明显;采用水力光滑管计算公式来计算气摩擦因数,当表观气速大于8 m/s时,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误差,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气压降进行优化计算后,得到DN25和DN15管道的壁面粗糙度分别为0.015 mm和0.013 mm,气压降计算误差小于10%;通过量纲分析法得到颗粒摩擦因数模型,M1和M2的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30%以内;在低弗洛德数(Fr)下,M2的颗粒摩擦因数明显高于M1,而随着Fr的增大,两者则趋向一致;气压降是总压降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颗粒压降占比逐渐减小;随着固气比的增大,颗粒压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