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结合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民用建筑钢构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施工技术及相关管理措施,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不断提高,且各类业务逐渐趋于一体化,如何在目前的EPON网络上既实现带宽的升级又能与现有网络平滑过渡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10GE PON技术以及在现有网络上的推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企业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天然气能源革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背景下,油气企业要获取成本优势、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合理配置资源、实施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创新。为了探讨中国油气企业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创新这一重要课题,借鉴国内外油气成本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基于油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分析了油气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了如何创新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内涵、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方式、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进而提出了提升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创新绩效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战略管理的组织领导,强化天然气战略发展定位;(2)优化天然气市场结构,提升关键业务价值链效率和效益;(3)构筑天然气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4)推进油气企业科技与信息化建设,以协同创新驱动降本增效;(5)健全和完善油气企业治理体系,降低发展的环境成本;(6)发挥业绩考核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提质增效目标的达成。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油气企业分析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促进自身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障提质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AutoCAD 2006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 2006和Visual Studio.NET中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实现排样功能。主要结合MFC编写用户图形界面程序,通过提取数据库中的块信息实现零件图块的预览,结合算法设置图块的插入点。此外,文中还探讨了其设计方法步骤及程序实现过程,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  相似文献   
15.
江陵凹陷目前已发现松滋、花园、八岭山、沙市、荆西、万城等六个油田,主要产层为新沟嘴组下段、渔洋组、红花套组。储层特征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低孔低渗,且储层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本文结合各油田敏感性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重点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提出了下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更新速度快,层出不穷,给计算机个人用户和政府、企业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作为计算机的使用者,应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途径和防治方法,以维护正常、安全的计算机使用和通信环境。全文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途径和如何防治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杨斌  裴鹏  罗婷婷  郝定溢  王沉 《太阳能学报》2022,43(12):510-519
以南方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为前提,利用多含水层渗流提高地埋管的换热能力。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单U型换热孔数值模型,利用相关指标分析有无含水层时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蓄能岩土体内有无含水层多种情况时,U型管出水口平均温度呈现N1>A1>A2>AF1>AF2;AF2、AF1、A2和A1情况下的平均延米换热量分别比N1高49.87%、44.06%、39.51%、31.93%;AF2、AF1、A2和A1情况下的平均COP分别比N1高4.35%、3.93%、3.52%、2.67%。在地下水丰富区域应合理布置换热孔,提升热泵系统运行效率,对实际工程项目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GC-MS法对13种植物油中甾醇和脂肪酸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GC-MS法对植物油中的甾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常用植物油中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布规律。采用程序升温法,由安捷伦毛细管GC柱HP-5MS UI(30 m×0.250 mm×0.25μm)和HP-88(60 m×0.250 mm×0.2μm)分离植物油中的甾醇和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经皂化,正己烷提取后进样分析,在24-420μg/mL的范围内菜籽甾醇等5个甾醇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0.999 5),检测限在1~2μg/mL; 13种植物油中均检出β-谷甾醇(含量79.54~6 185.42 mg/kg),均未检出菜籽甾醇和麦角甾醇,其中橄榄油和小麦胚芽油中无豆甾醇,牡丹油和山茶籽油中无菜油甾醇。13种植物油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6%~92%),同时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ω-3系和ω-6系,可按比例调配食用,补充机体修复所需。所建立的GC-MS检测法可快速灵敏地适用于植物油中的甾醇类和脂肪酸类组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分别建立植物油中黄酮类物质和角鲨烯的定量方法,考察常见13种植物油中黄酮和角鲨烯的分布规律。实验采用70%的甲醇预处理植物油样,制备供试品溶液;经Acquity UPLC的C18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甲醇和0.8%磷酸溶液分别为流动相A相和B相,经梯度洗脱,于360 nm处,分离检测黄酮类组分。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出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最佳皂化条件,经Acquity UPLC的C8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7:3),于波长210 nm分离检测角鲨烯。结果表明:所建方法能有效分离黄酮组分或角鲨烯,在黄酮浓度50~600 ng/m L范围内5种黄酮各自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和定量限为10.2~15.6 ng/m L和33.6~48.6 ng/m L,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75%~102.21%,重复性(RSD)为2.79%~7.75%;在角鲨烯浓度1~350μg/m L范围内;角鲨烯的线性相关良好(r≥0.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7.3 ng/m L和81.9 ng/m 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18%,重复性RSD为1.96%;13种植物油中能检出角鲨烯,其中橄榄油中最高;只有火麻籽油和沙棘油中检出所列5种黄酮,亚麻籽油检出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橄榄油中检出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所建立方法是食用植物油中黄酮类组分或角鲨烯质量控制的好方法,提示植物油的生产工艺可能影响极性黄酮类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