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6篇
轻工业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建筑师及其设计实践——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2000-2001年对国内七大城市的1000名一级注册建筑师进行问卷调查,涉及职业、体制、社会环境、设计院运作、教育与训练、建筑实践等各方面,本文围绕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照海外类似调查进行议论评述,本文对制定行业政策和分析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处民居的窄巷进行热环境实测,剖析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总结其主要技术策略为:遮阳通风的窄通道、蓄冷墙及地面、夜间通风。同时论述了这些技术策略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双歧杆菌为发酵菌株,豆粕浸液制备发酵种子液,猪、羊、牛和鸡等动物骨骼为主要发酵基质,研制出一种集活性钙源、营养添加剂、微生态调节3大作用于一体的新型钙制剂——微生态调节剂型活性钙粉。进行了双歧杆菌发酵动物骨骼捌取补钙制剂的研究。系统地考察研磨条件、速冻干燥保护剂、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及双歧杆菌活菌数的影响,并开发出一种制作简单、使用和保存方便的发酵种子液,确定一套操作方法简便可行的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用双歧杆菌发酵动物骨骼是可行的,各种动物骨骼均可作为发酵原料,骨骼在发酵前要细磨,最佳保护剂为奶粉。适宜的真空速冻干燥时间为14h。  相似文献   
14.
竹曲     
对一个建筑师来说,最大的快乐自然莫过于眼见自己的设计作品从地平线上立起来,而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和思考如何设计的学生来说,这种快乐往往是遥不可及的。我们“纸上谈兵”的方案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同学们总抱怨设计无法继续深入。这似平是无法避免的,刚接触到设计的我们受早期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习惯于用各种卡板来模拟建筑,那些洁白光滑的卡板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省去材料、结构、以及设备的错觉,剩下的就只有空间。我们习惯于欣赏和学习康的建筑中奇妙的光影与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传统聚落中冷巷的降温效果,对泉州手巾寮、皖南宏村民居、浙江西塘水乡民居的若干处冷巷选样进行春夏的温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民居的冷巷具有明显的降温和热缓冲效果,并具备一定气候适应性,冷巷通过结合自遮阳、墙地蓄冷、夜间通风3种策略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设计中冷巷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育的背景,记录研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内的一次相关设计课程,在课程思路,任务设置以及课程特色方面对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并介绍若干学生作业范例.  相似文献   
17.
宏村徽州传统民居过渡季节室内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宏村典型传统民居进行过渡季节实测和CFD模拟,分析徽州传统民居往过渡季节时室内的环境特征以及成因,发现其防热效果好,而保温以及通风较差,天井的通风潜力未能充分挖掘,这和徽州民居采取封闭紧凑体晕加狭小天井的建筑策略以及"厚外墙、薄顶,薄隔墙"的构造体系有关.同时也预测了这种民居在冬夏两季的室内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基地分析、环境改造、建筑改造手法三个方面归纳视界创意园方案设计的思路,并论述了旧厂房改造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庭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但其作用十分重要,因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它充当着室内外的"缓冲空间",是室内外自然气候交换的场所。论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布局类型的中庭进行热缓冲效应比较研究,力图对中庭的空间布局与热缓冲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体量建筑的单元分区自然通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体量建筑的特点提出单元分区的自然通风策略,根据大体量建筑的不同类型,提出平面单元竖井式、大空间单元热压式、竖向单元组合式3种自然通风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类型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