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ABSTRACT:  Existing methodologies for estimating hydration properties in pulse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cooking time) can be misleading and few measure both maximum hydration and the rate of hydration. Therefore,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Mitscherlich equation, was proposed and 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ologies. It was shown to be a superior estimator of both maximum hydration and hydration rate in desi and kabuli chickpeas. The new method was also superior for estimating maximum swelling and the rate of swelling in desi and kabuli chickpeas. Hydration and swelling data for 6 desi and 4 kabuli chickpea genotyp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new method and showed large genotypic differences. Use of the new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estimating the hydration parameters of desi and kabuli chickpea for industry purposes and for selection of genotypes in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02.
油墨等流体在纸张涂层中的传输直接由涂层本身的渗吸性能所决定。很多印刷质量问题(如墨斑、色彩的均匀性、洇色等)都与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从国内油墨流体在纸张渗透/渗吸行为研究中容易产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出发,讨论了涂层结构对自渗吸过程的影响、经典渗吸模型在涂层材料渗吸表征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渗吸模型的修正及渗吸机制模型研究中可行技术手段,最后总结了我国在纸张涂层材料渗吸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3.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裂缝-基质间渗吸作用强等问题,运用室内渗吸实验和相似理论,在分析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得到动态渗吸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实验室数据应用到油田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的主要因素包括润湿性、注入速度、裂缝密度、吞吐周期等。其中,润湿性是渗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石亲水性越强,渗透率越高,裂缝越多,动态渗吸效果越好;适合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注水速度为0.1 mL/min;合理吞吐周期为2~3个,优化闷井时间为30 d左右。矿场试验表明,鄂尔多斯盆地A油田5口水平井进行体积压裂并利用动态渗吸采油后,平均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5口水平井累计增油2 145 t,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田生产方案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石油学报》2021,41(10):1229-1237
页岩油源-储体系内通常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层,由于大量火山凝灰质的沉积导致页岩层系内页岩油储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凝灰质泥岩层内烃类物质的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体系内凝灰质泥岩成分对烃类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储层润湿性接触角实验表征凝灰质泥岩样品的亲油性,利用轻质油自发渗吸实验的渗吸率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结合生烃热解实验和放射性Th、U元素测试,探讨火山凝灰质成分和残留有机质对页岩油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并将这两项关键因素引入凝灰质泥岩层流体自发渗吸刻度模型,半定量刻画了火山凝灰质成分对页岩油流动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油源-储体系,几乎所有凝灰质泥岩层段都是亲油性的。岩层内流体自发渗吸率随着凝灰质主控孔和残留烃覆盖孔的增加而增加,大量凝灰质沉积物自生的多孔沸石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油田B区块目标层段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井深大于6000m,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分布在1.0%~9.4%,渗透率分布在0.011×10-3~8.56×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较差,储层总体孔隙发育程度低,渗透率差,非均质性严重,微裂缝发育,毛细管力高,黏矿物含量高,在完井及压裂过程中极易受到水锁损害。基于该区块地质特征分析潜在水锁损害及水锁空间,发现毛细管水近乎占据了储集空间的一半,气相渗流极其困难。使用DSRT-II型低渗敏感性评价试验仪,应用岩心流动实验从宏观角度分析水锁损害,采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水锁损害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块水锁损害使渗透率降低99%,液锁量90%以上,主要分布在微孔隙0.01~250nm中,水锁损害严重。结合水锁损害机理与室内实验研究,优选解水锁剂,借助毛细管自吸实验、核磁共振测试、渗透率损害率评价,进行解水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解水锁剂SATRO-1和HUL能有效降低毛细管力,减小自吸侵入深度,并有助于小孔喉液体返排。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对研磨碳酸钙(GCC)纸张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及经典的Lucas-Washburn(LW)渗吸模型,对材料的渗吸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揭示了材料的渗吸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材料渗吸量与渗吸的根时间(t)服从线性关系,但是出现了实验渗吸分区现象(即渗吸被分为两个阶段),与经典的LW渗吸机制相矛盾,因此经典的LW渗吸在解释涂层材料渗吸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渗吸实验的分区现象,考虑材料粗糙表面的润湿行为及液膜平滑效应,对实验渗吸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探究并分析了形成渗吸分区的本质原因。因此在开发具有特定渗吸特性的涂层材料时,材料本身的粗糙表面或孔墙的粗糙度应是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大庆外围地区致密油储量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开发技术手段,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借鉴现有渗吸采油和稠油降黏增能技术原理,提出了致密油藏"渗吸液+增能剂"联合注入新技术。以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等技术为手段,以大庆外围扶余油藏流体性质为实验平台,开展了渗吸采油剂和增能剂筛选与性能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界面张力和抗吸附能力等技术指标考虑,在3种参与评价的表面活性剂中,DCY性能较优;在相同含量(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增能剂在催化剂A、B、C和D作用下生气量分别为24.2%、10.5%、58.3%和21.5%,但从整体费用和注入工艺角度考虑,建议使用催化剂A作为增能剂的催化剂;随反应时间增加,增能剂生气量增加,但反应时间超过2 d后生气量基本保持不变;随反应温度升高,生气量增加,但反应温度超过70℃后生气量增幅明显减小;与渗吸液和增能剂相比较,"渗吸液+增能剂"组合渗吸采油效果较好,二者组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渗吸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