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9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1篇
能源动力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基于Hilbert变换的零相位低通滤波器数值计算中,时域离散化带来的频域周期化影响了其低通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通过证明Hilbert低通滤波器时域解析表达式的频率响应特性,指出离散Hilbert低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混叠了π两侧倒相的频率成分,并根据频响特性图的特征采用两级滤波结构对数值计算方法做出了改进。理论证明了改进后的滤波器能数值实现零相位低通滤波,并通过调幅信号以及调幅-调频信号的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应变实测信号处理实例表明,改进后滤波器能剔除动应变信号中低频的温度效应成分的影响,适合非平稳信号分析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结构曲率模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检测和定位方法.利用双正交小波函数对损伤前后结构的曲率模态进行小波变换,通过损伤前后小波变换系数的变化和分布情况建立了结构损伤指标,可判定损伤存在,确定损伤位置和估计损伤程度,并通过一两端简支梁的数值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3.
35CrMo合金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控制应变幅的低周疲劳试验,测定了国产35 CrMo合金钢在不同应变水平时的损伤变化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一个非线性损伤律,并进一步讨论了其损伤的演变方程。  相似文献   
105.
结构损伤识别的小波包分析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结构服役期内,由于局部损伤的累积发展将导致结构刚度等特性的降低,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事故。传统的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有时效果并不理想。提出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能量变化率指标,并用其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首先将所得的结构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通过小波包能量变化率指标进行损伤定他。通过三种不同损伤工况的梁体室内试验,证明所提出的损伤指标可以准确地识别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106.
桥梁环境振动试验具有简单方便和花费少等优点.以青洲闽江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介绍了通车前全桥环境激励动力试验,得到了该桥基准的动力学特性,并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所得结果可用于该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损伤检测、使用状态评估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7.
为改进结构瞬时频率的识别效果,提出一种新形式的改进广义S变换(improved generalized S-transform, IGST),并通过能量集中度(concentration measure, CM)推导了IGST窗函数的参数选择方法,最后结合同步挤压算法提出了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improved multi-synchrosqueez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 IMSSGST);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IGST的时频分布按一定的范围向时频脊线处进行多次同步挤压变换。数值模拟方面,采用两层剪切框架时变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试验方面,对七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剪力墙结构进行了瞬时频率识别,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时频分析的能量聚集性,提高瞬时频率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重构结构响应为目标的应变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位置优化和数目确定的方法。通过从传感器位置候选群中不断删除对响应重构精度贡献最小的位置,直到最大规则化重构误差方差或者平均规则化重构误差方差等于或者大于预设的阀值,由此来确定位移和应变传感器的数目和优化的位置,并综合利用这两种响应重构关键位置的位移和应变响应。数值算例结果显示,利用优化位置的测量信息重构的响应与数值计算的响应吻合良好,并且综合利用两种信息重构得到的响应比用单种信息重构的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9.
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其结构受力本质尚不明确,为研究其静力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假设恒载状态下主缆5段线形,确定恒载作用下主缆的线形公式和主缆内力;其次,将活载作用下结构简化为外伸梁和悬吊钢箱梁部分,考虑之间约束力和弯矩的传递,分别建立其挠度方程,以主缆变形为相容方程,迭代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最后,以一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的方案设计为例,分别采用所提挠度理论方法、弹性理论方法进行静力计算,并和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有限元结果误差较大,所提挠度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构主要构件内力和变形值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小。所建立的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静力解析计算方法模型简单、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此类组合桥梁结构初步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果碘油沉积形态可分3种类型:密整型,缺损型,稀少型。密整型9例(20.0%,9/45),CT与DSA6个月内复查均未见复发。缺损型32例(71.1%,32/45),32例中DSA示27例病灶残存或复发,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9例残存或复发,CT于动脉期见病灶显著强化者16例,门静脉期进一步强化者3例(提示有门静脉参与供血),DSA发现该区有明显染色及供血,另有8例CT与DSA表现不一致,CT双期增强无强化,但DSA可见肿瘤血供及肿瘤染色;稀少型4例(8.9%,4/45),CT双期增强轻度强化,DSA提示肿瘤为少血供。结论肝癌TACE治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和高发的肿瘤之一 [1] ,目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仍然是运用最广泛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2] 。TACE术后影像学评价对于进一步治疗和提高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螺旋CT扫描是PHC影像学复查的首选方法 [3] ,但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漏诊,DSA是检查TACE术后肿瘤复发和残留的金标准 [4] ,但由于其为有创性检查,不宜作为常规复查手段。本文通过对45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CT与DSA的影像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肝癌TACE术后随访价值及其对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45例肝癌患者资料,45例中男39例,女6例;年龄29~81岁,平均51岁;病灶最大直径1.0~19.5cm。于TACE治疗后1~6个月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间隔3~5d行DSA检查治疗。复查时采用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平扫,再经前臂静脉注入80~100ml 碘海醇后行螺旋CT肝区双期增强扫描,注射速度3ml/s。扫描时间:肝动脉期25~30s,门静脉期55~65s,扫描层厚5mm。肝动脉DSA检查设备为美国GE公司LCV+血管造影机,将导管置于肝总动脉或超选择插入远端肿瘤供血动脉,必要时放于其他肝外侧支动脉,对比剂总量30~80ml ,流速2~6ml/s,观察肿瘤血管及染色。疗后CT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可作为显示肿瘤残存和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DSA是观察肿瘤变化和评价疗效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两者的结合对病灶的显示和后续治疗作出更好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