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33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17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为了改善超高强钢的塑韧性,采用轧后直接淬火到马氏体区等温配分的工艺,研究配分时间对中碳低合金超高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60℃等温配分处理,钢的组织包括初生马氏体、新生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在等温过程中还有碳化物析出和等温马氏体形成。在等温配分过程中,碳由马氏体向奥氏体扩散处于主导地位,残留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加,新生马氏体量减少,塑性和韧性提高。等温配分后期,由于碳化物不断析出消耗碳原子,导致扩散到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减少,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缓慢。析出相粒子在等温过程中没有明显长大,起到了抵抗马氏体软化的作用。等温60 min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能,抗拉强度1546 MPa、伸长率为15.3%,-20℃冲击功为27.5 J。  相似文献   
102.
设计了一种超低碳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等方法观察和测定了实验钢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980℃保温1 h完全奥氏体化淬火与750℃保温1 h空冷后,实验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室温屈服强度为541 MPa,抗拉强度为668 MPa,伸长率为25%;600℃高温屈服强度为294 MPa,抗拉强度为321 MPa,伸长率为29%。调质处理后实验钢的组织为铁素体与球状析出物组成回火索氏体,其中析出相粒子由纳米级的M23C6和TaC构成。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观察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测试和利用三维取向分析术(ODF),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升高,形变储能增加,退火后铁素体晶粒细小均匀,强度有所增加。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说明提高冷轧压下率可以消除变形织构,有利织构{111}110增强,{001}110变弱,共同提高rm值。当冷轧压下率为80%时,伸长率和rm达到峰值,同时Δr较小,冲压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4.
姜金星  郑宏伟  武会宾  杨柳 《热加工工艺》2012,41(22):180-182,190
为了提高X120管线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对其进行调质处理工艺研究.分别进行了4个淬火温度(860、900、940和980℃)和6个回火温度(400、450、500、550、600和650℃)的热处理实验,得出了X12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随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淬火温度高于Ac3时,力学性能基本不变;X120管线钢的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韧性变化与之相反.最后得出,940℃淬火+450℃回火为X120管线钢的最佳调质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5.
焊接热输入对微锆处理F40船板钢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入微量锆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 3500并结合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F40船板钢在大热输入焊接条件下焊接热输入对粗晶热影响区(CGHAZ)微观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800℃冷却到500℃的时间即t8/5=60 s时,组织转变产物为大尺寸、具有尖锐棱边的M-A(马氏体-奥氏体)组元,成为裂纹源和裂纹扩展的通道,对材料的低温韧性造成损害;随T8/5的增大,位错组态由高密度缠结变化为小角度排列和位错网格;析出相粒子存在明显的溶解和长大现象,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X10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进行观察,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分割了取向多元的贝氏体铁素体,细化了晶粒尺寸,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管线钢中析出相为单相析出和复合析出,存在于晶界上、板条间、基体内、位错线上及其周围.管线钢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单相析出,一种为尺寸较大,形状规则的TiN析出,一种为尺寸细小,形状为圆形的NbC析出.复合析出为在高Ti/Nb比的碳氮化物上附着着低Ti/Nb比的碳氮化物或硫化亚铜析出,为应变诱导析出.在高温下形成的TiN析出可以阻止晶界迁移,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对强度影响不大.低温形成的NbC和复合析出为应变诱导析出,平均尺寸为26.5 nm,在析出强化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7.
实验研究了在回温轧制工艺下不同终轧温度对低碳钢中厚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终轧温度下试样表层和芯部组织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试样的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终轧温度为750℃时,试样表层为超细晶组织且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8.
介绍某钢厂2600 mm中板轧机电动压下+液压压上系统的结构,分析其压靠过程的特殊性,并研究出适合该轧机压靠的零位平移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类似轧机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在对车架进行优化设计时,最终目标是提高车架强度和降低重量,二者同时达到最优即可获得最佳设计。根据某自卸车车架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案,对满载静止或匀速行驶工况、满载弯扭工况、满载举升工况等,对车架强度因素进行确定;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模糊推理理论,建立车架强度系数、质量系数和强-质比系数的模糊数学模型;采用Sugeno模糊推理方法,在强度系数、质量系数和强-质比系数基础上,建立车架强度-质量关系合理性模糊推理模型。基于数学模型,确定影响强度系数的各主要强度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车架强度进行评价。结果可知:优化设计后车架强度更接近"很高"评级,质量增加属于"较好"评级,而强-质比系数隶属于"较好"评级;对于车架整体强度-质量关系合理性模糊推理结果则给出更接近"好"评级;为同类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热模拟技术并结合SEM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含钒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在轧后快速加热回火过程中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显微硬度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的试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组织中出现了多边形铁素体,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板条贝氏体数量减少,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加.在600℃以下回火时,析出相主要是沿位错析出;在600℃以上时,以晶界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两种方式存在.高的加热速率、较短的保温时间不利于位错的回复消失以及碳元素和钒元素的扩散,故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的数量增多,但尺寸变化不明显.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是只含有V,尺寸在15~20 nm的V(C,N);另一种含有V、Cr两种元素,尺寸在10 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当回火温度为600℃时,试验钢具有最高的硬度值,332 HV.试验钢硬度的变化是回火后贝氏体组织粗化、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以及第二相析出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