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2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976篇
电工技术   195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992篇
化学工业   245篇
金属工艺   352篇
机械仪表   270篇
建筑科学   1017篇
矿业工程   838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92篇
水利工程   271篇
石油天然气   2268篇
武器工业   51篇
无线电   3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8篇
冶金工业   159篇
原子能技术   73篇
自动化技术   1774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围压巷道开挖应力场演化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健  王洋  杨景贺  王正胜  蔡嘉芳 《煤炭学报》2015,40(10):2313-2319
在实验室利用自制模具对模型边界进行约束,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采取卸除前约束板模拟煤矿井下煤层巷道开挖,得出了不同应力煤层开挖前后轴向应力变化特征,探讨了低应力、中等应力、高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开挖前后的应力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力条件下,模型开挖造成应力的重新分布,在开挖面附近形成拉应力区,但模型内应力值较小,整体处于弹性状态,围岩抗开挖扰动能力较强;在中等应力条件下,模型开挖造成围岩浅部拉应力区进一步加大,岩体接近或达到屈服状态,围岩受开挖扰动比较强烈,开挖后应力场开始呈现"拉—压—拉"交替现象;在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出现明显的塑性破坏,模型内部整体处于受拉状态。受到开挖扰动,围岩表面迅速恢复到受压状态,并再次向深部转移,形成明显的动态"拉—压—拉—压"交替现象,围岩破坏深度大、抗扰动能力差,呈现深部开采特征。  相似文献   
102.
《煤矿安全》2015,(9):39-43
为探索复合煤层群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在双重卸压条件下首采保护层和次采保护层过程中卸压特征的不同,采用相似材料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双重卸压覆岩裂隙发育、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时空演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在二次保护层开采条件下,覆岩部分裂隙经历了二次扩张,压实,吻合,部分裂隙在空间上往深部发育,裂隙带高度范围增加。应力在首采保护层应力状态的影响下进行再分布,随开采过程形成了5个应力分布区域,分别为工作面超前应力集中区、卸压区、压实区、采空区后方应力集中区、原岩应力区。双重卸压下采空区两端卸压效果更为显著,超前应力集中系数较首采保护层要高,采空区压实速度较首采保护层快,同时被保护层卸压程度和范围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受巨厚砾岩影响的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下巷多次发生冲击矿压现象,研究了上覆砾岩的厚度对采动围岩应力演化影响规律。运用FLAC2D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上覆不同厚度砾岩条件下23090和2311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相邻工作面煤体应力场分布,以及23130工作面下巷开挖过程中应力演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上覆砾岩厚度越大,回采后影响范围越大,使相邻工作面煤岩体的最大应力值越大。23130工作面下巷开挖过程中随着砾岩厚度的增加,垂直应力降低幅度越大,应力差越大,底板塑性破坏越严重,越容易发生冲击矿压。  相似文献   
104.
《煤炭技术》2015,(10):7-9
卧龙湖煤矿8102回采工作面为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上覆岩层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裂隙带、垮落带高度、裂隙演化及亚关键层破断规律。  相似文献   
105.
为阐明Cu-Cr-Zr合金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性演化规律,本文对经过连续铸造、固溶和冷拉拔的Cu-1.5Cr-0.2Zr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时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Cu-Cr-Zr合金施以450℃/3 h时效可获得最佳的性能组合,其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41 HV和72.5%IACS。时效时合金化元素的脱溶使合金基体的过饱和度降低,发生了合金化元素再分配过程。时效态Cu-Cr-Zr合金的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延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6.
《腐植酸》2015,(3):77
<正>为了了解生化腐植酸和天然黄腐酸的形成,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常书高级工程师,历经数千公里,从哈尔滨出发至黑龙江中俄边界附近,考察了腐植酸资源演化情况,发现了大自然造就腐植酸的奇观。走进沼泽草地发现生化腐植酸2015年4月中旬,张常书一行从哈尔滨出发,经大庆、齐齐哈尔、加格达奇、嫩江、大兴安岭、塔河、漠河等地,大片的沼泽、草地和黑土地望不到边际,特别是肥沃多姿,黑里透亮的黑土地,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追溯到千万年前,这里是成片的沼泽、湖泊,长满了植物,  相似文献   
107.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发育U型沟谷、W型沟谷、V型沟谷、单断槽、双断槽5种古沟谷体系和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4种构造坡折带类型。不同古沟谷的输砂能力及对应扇体规模各异,不同坡折带类型对应的沉积物的堆积样式不同。研究区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富砂的扇三角洲沉积和富泥的滨浅湖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为近源体系;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除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外,开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包含了近源的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以及远源的北部古滦河流域两大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咸化环境沉积与页岩油气的关系,综合应用岩心、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测井等资料,在恢复湖盆咸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咸化阶段沉积序列,并对不同咸化阶段沉积岩性的生烃能力、储集性、含油性和可动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济阳坳陷整体表现出沙四段上亚段比沙三段下亚段古盐度高的特征,但是不同凹陷咸化演化程度略有不同。盐度变化控制了岩性的演化序列,在高盐水阶段主要形成膏岩—芒硝—膏质泥岩—白云岩的岩性组合序列;在咸水阶段主要形成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的岩性组合特征,灰质与有机质呈纹层出现;在微咸水—半咸水阶段主要形成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灰质泥岩/泥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咸水阶段形成的纹层状(层状)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生烃能力强、储集性好、含油性高、可动性好,最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9.
海相叠合盆地蕴含丰富的油裂解气资源,其晚期成藏过程经历了早期古油藏成藏与晚期油裂解成气阶段,受构造演化控制作用明显。探索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关系,对油裂解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关系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研究古老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原始油气聚集、原油裂解与天然气晚期成藏关系。蜀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存在3次生烃期和2次生烃停滞期,筇竹寺组烃源岩在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发生的沉积埋藏和抬升剥蚀事件出现了2次生烃和2次停滞,印支期和燕山期上覆巨厚沉积地层使得筇竹寺组烃源岩持续生烃;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存在一次油裂解生气过程,印支期后三叠系埋藏深度足够大并激发了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的裂解成气,持续到燕山晚期,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相叠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油气基础地质条件的发育;2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老烃源生烃过程;3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构造发育、古油藏聚集与保存;4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油藏的原油裂解与晚期聚集成藏;5建立了古老海相烃源层系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研究思路,以期对同类古油藏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扩大油裂解气藏勘探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0.
在传统BB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BV网络演化模型。基本思想是改变网络增长过程中新节点加入时,新旧节点的连接方式及优先选择概率。该模型不仅可以调节无标度加权网络度和强度的分布,还可以通过改变“三角形”连接概率公式中系数的大小,增大网络的聚类系数并调节网络聚类系数的分布。即根据实际需要,大范围调节网络度分布,精确调节聚类系数大小及分布,其生成机制更符合实际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