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102.
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刚起步,而录井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纽带,其重点发展领域尚不明确,没有建立系统的采集与评价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油录井技术的发展与录井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页岩油录井技术现状与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需求的基础上,从矿物组分定量分析与有利岩相随钻识别、储集性与含油性评价、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录井评价的内容、难点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应重点发展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钻井液含油性核磁共振在线录井与岩样T1–T2二维核磁共振录井、录井岩石力学3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根据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的原则,分中低成熟度、中高成熟度2种类型,建立了基于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可钻性评价的录井技术体系,以期促进页岩油录井技术的进步和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3.
自然图像的显著性区域一般处于图像中心,显著性区域可以通过计算区域与边界的距离得到,基于以上现象,产生了很多准确性较高或者运行速度很快的算法。但是要兼顾性能与效率,实现实时检测中需要的又快、又准确的显著性检测算法,仍需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最小障碍与梯度融合的显著性检测算法。通过多重采样形成多分辨率图像,引入改进后的最小障碍显著性检测算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显著性检测;在算法运行过程中,对算法结果与背景线索图像进行梯度分析,将这两张图像进行融合,改善显著性区域模糊问题。经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该算法能保证正确率在90%以上的情况下,检测速率达到75 f/s。  相似文献   
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的额定速度也越来越高。国内主要品牌电梯制造商都把高速电梯的发展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由于受缓冲器的压缩行程和底坑深度等因素的限制,额定速度为2.50m/s以上的高速电梯用缓冲器基本都采用减行程缓冲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5.
106.
放射性金属进行铈-硝酸化学去污后产生较多的二次废液,电化学再生技术可高效地再生四价铈,使得去污液可循环使用,达到减少二次废液的目的。由于四价铈与硝酸的强氧化性与强腐蚀性,对四价铈电化学再生工艺用离子膜有较高要求。在硝酸体系下依据电化学再生工艺参数进行了离子膜选取试验研究,综合比较了6种离子膜的耐腐蚀性能、机械性能,以及不同离子膜对Ce(IV)再生率、槽电压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型全氟磺酸离子膜综合性能指标较优,适用于四价铈电化学再生工艺。  相似文献   
107.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处理是一种能在不降低耐蚀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气体比例及炉内压强对渗碳层硬度及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内气体比例及压强对渗碳层硬度及厚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当氢气与甲烷比例为(20~30):1、气体压强为400 Pa时,渗碳层的硬度最高,硬化层最厚。  相似文献   
108.
黄祥东  夏士雄  牛强  赵志军 《计算机应用》2015,35(11):3126-3129
在解决复杂多峰优化问题时,传统的"教"与"学"优化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搜索且优化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的"教"与"学"优化改进算法,算法采用K-均值来降低种群规模,又针对"教"和"学"两个阶段进行相应改进,提高全局收敛速度;还加入了"变异"操作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实验对7个单峰值优化问题和2个有代表性的多峰值优化问题进行优化,并与手榴弹爆破算法和传统"教"与"学"优化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在单峰和多峰测试函数中,均能快速高效地寻得全局最优解,优于原始"教"与"学"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深入分析页岩气的甜点特征,针对鄂阳页2井所钻遇的牛蹄塘组和陡山沱组两套古老页岩层系,在井场随钻连续取样,并测量泥浆气碳同位素值以及岩屑罐顶气碳同位素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基于高密度连续碳同位素数据,结合气体组分、地层岩性、储层物性特征分析页岩气的成因及富集规律;基于岩屑释放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结合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程度分析页岩气地质甜点要素。研究结果显示:甲烷和乙烷倒转特征及湿度特征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可能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泥浆气甲烷碳同位素值随地层垂深上的变化与生油窗时期液态烃类的残留有关,牛蹄塘组页岩底部同位素值偏轻揭示其液态烃类残留量大,资源潜力高;陡山沱组页岩气组分偏干、碳同位素值偏重的特征可能与其生烃母质以及生、排烃演化史有关;岩屑释放气同位素分馏特征与页岩纳米孔喉体系的发育程度有关,纳米孔喉体系发育程度作为页岩气甜点的判断指标应是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这种基于现场的、连续的、动态的碳同位素分析方法为页岩气成因及富集规律分析、地质甜点区判识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更详尽地分析不同深度段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碳同位素特征以及页岩气的成藏富集规律,选取川东南地区3口典型页岩气评价井开展了页岩气碳同位素录井工作。在钻探现场连续取样并检测泥浆气的碳同位素值,并以DY5井为例检测了岩屑释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变化。基于碳同位素录井数据,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碳同位素平面分布及纵向变化特征、碳同位素倒转特征和岩屑释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值由盆地周缘向中心逐渐变轻,这一变化规律主要受控于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川东南3口井的泥浆气碳同位素的纵向变化及倒转特征具有一定共性,表明其具有相近的页岩气富集规律;DY5井的岩屑罐顶气越靠近地质甜点区域同位素分馏越明显且岩屑释气量越大,反映该段页岩气具有初始地层压力高、含气量大、纳米孔隙更发育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