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21篇
  免费   3535篇
  国内免费   2880篇
电工技术   288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258篇
化学工业   1607篇
金属工艺   2401篇
机械仪表   2035篇
建筑科学   5010篇
矿业工程   8987篇
能源动力   403篇
轻工业   1327篇
水利工程   1698篇
石油天然气   2975篇
武器工业   198篇
无线电   268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25篇
冶金工业   1134篇
原子能技术   153篇
自动化技术   21186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1110篇
  2022年   1260篇
  2021年   1583篇
  2020年   1749篇
  2019年   1982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1652篇
  2016年   2021篇
  2015年   2636篇
  2014年   7135篇
  2013年   5470篇
  2012年   6440篇
  2011年   6135篇
  2010年   4887篇
  2009年   5757篇
  2008年   6238篇
  2007年   4513篇
  2006年   3733篇
  2005年   3910篇
  2004年   3242篇
  2003年   2608篇
  2002年   2072篇
  2001年   1411篇
  2000年   1018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625篇
  1996年   543篇
  1995年   536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具有处在汛期末、挡水标准高、落差大等特点,制定合理的截流方案非常重要。在分析水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截流水力学计算,确定了截流戗堤高程及结构、龙口分区及各分区材料,并制定了截流预进占、龙口合龙、堰体加高等实施方案,成功实现了大江截流。简要介绍了截流设计方案及施工过程,并对成功截流进行了经验总结,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全年挡水、导流隧洞泄流的导流方案。针对导流隧洞运行时间长、水位变幅大、成洞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将其布置在河流左岸。首次在贵州山区洪水陡涨陡落的山区性河流采用全年导流方案、有压流设计工况。根据施工期、运行期、封堵期分部分段计算衬砌结构设计最不利工况,对临时导流隧洞设计思路和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导流隧洞3a运行情况表明,其设计合理,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某污水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60×10~3m~3/d,采用改良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占地仅为0.31 m~2/(m~3·d)。在水质水量冲击且碳源不足(BOD_5/ρ(TN)=2.21)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79±3.71) mg/L、(0.49±0.89)、(10.27±2.30)、(0.25±0.09) mg/L,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反硝化小试表明,延长缺氧HRT可提高原水中慢速碳源利用率,强化脱氮效果。沿程试验表明,好氧区TN去除率为9.56%,缺氧区TP去除率为42.15%,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和反硝化除磷(DPR)现象,为低C/N下的高效脱氮除磷提供了合理解释。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膜中硝化细菌相对丰度为6.69%,为活性污泥的6.6倍,生物膜中反硝化菌相对丰度为7.95%,同时在污泥中检测到相对丰度较高的具备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种属,为污水厂SND和DPR现象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04.
张荣 《现代矿业》2020,36(1):47-49
石灰窑沟铁矿区位于赤峰市北西约80 km处,地处西拉木伦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侧,区域位于内蒙古地轴东段与内蒙海西褶皱带接触带,Ⅲ级构造单元为云雾山隆起的北东端和赤峰—铭山大断裂2条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处,本矿床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是一个受断裂和褶皱复合控制的矽卡岩型矿床。为探讨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近几年对本区地质勘查工作的总结分析,认为该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围绕构造发育部位,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附近且与高精度磁测异常套合区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5.
张恒 《能源与节能》2020,(4):160-162
为了解决辛置煤矿东四延伸皮带巷掘进过程中由于大矸产生率过高造成巷道掘进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对大矸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锲直复合掏槽爆破方式代替原有的直眼掏槽爆破,并从巷道掘进效率、大矸产生率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掘进采用锲直复合掏槽爆破方式后,大矸产生率从30%以上降低到20%以内,且最大矸石粒径从1000 mm×800 mm降低到500 mm×400 mm,巷道掘进进尺从1.5 m/d提升至3 m/d,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6.
107.
李星亮 《煤》2020,29(1):19-21
煤层开采打破了上覆岩层原有的平衡,必然引起岩层的移动、破断,导致应力场和裂隙场的改变,工作面出现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岩性和组合结构对工作面开采覆岩损害特征分布影响显著,一般岩性越坚硬,上覆岩层应力集中程度越高,采动裂隙越发育,矿压显现也越明显;坚硬岩层尤其是关键层对覆岩的破断运动起控制作用,覆岩破断发展到一定层位后软弱岩层往往是抑制覆岩破断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关键。当工作面上覆岩层同时存在远近场关键层时,近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引起裂隙带范围内岩层的运动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而远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导致地表裂缝或台阶下沉,工作面压力急剧上升,有时甚至导致煤矿动压灾害,尤其是远近场关键层同步破断时动力现象更明显。通过地面钻孔使远场关键层提前破断是防止此类动力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周治元 《中州煤炭》2020,(7):82-85,90
为解决新义矿业地表村庄压煤问题,对该矿11090工作面实施覆岩隔离注浆填充不迁村技术。通过对注浆减沉原理进行分析,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对相关参数进行预计,在对方案可行性、适用性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设计了完善的注浆填充技术方案,并对工程效果进行了预计。该技术可有效改善地表沉降现象,避免村庄的迁移,同时解放压煤资源,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2205双相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钴基合金熔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检测钴基合金熔覆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用能谱仪测定熔覆层和基体界面区域的Fe和Cr元素分布,确定熔覆层界面过渡区域的宽度。用显微硬度计和湿砂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摩擦表面的磨损特性,分析钴基合金熔覆层的磨损机理。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熔覆层的电化学腐蚀特性,并用2205双相不锈钢作为对比试样做相应的性能试验。结果熔覆层由γ-Co固溶体和少量的Cr7C3、Cr2Ni3化合物相组成,界面处的熔覆层相组织是少量的平面晶和胞状晶,其他区域是发达的树枝晶。由于熔覆层由多道搭接和多层熔覆形成,树枝晶生长有方向性,但不是成固定的方向,并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熔覆层过渡区范围为50μm左右,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达477HV(0.1),远高于2205双相不锈钢基体(265HV(0.1))。当磨程达到3354m时,熔覆层的质量损失仅为10.3 mg,约为基体质量损失的1/3。在3.5%NaCl溶液中,熔覆层具有较高的极化电阻与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小的自腐蚀电流。结论熔覆层组织致密,无气孔、裂纹等缺陷,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钴基合金熔覆层具有良好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SiO_2含量对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梯度生物陶瓷涂层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采用梯度成分设计思想,固定涂层中稀土氧化物La_2O_3的添加量,在钛合金TC4表面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SiO_2的梯度生物陶瓷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噻唑蓝(MTT)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iO_2含量对激光熔覆制备梯度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 SiO_2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可以降低梯度生物陶瓷涂层的开裂敏感性,并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当SiO_2掺杂量为2.5%时,激光熔覆过程中诱导合成的HA+CaTiO_3数量最大;当SiO_2掺杂量为7.5%时,模拟体液(SBF)实验表明,涂层的矿化沉积能力最强。MTT测试表明,SiO_2掺杂量为7.5%的涂层细胞增殖数量的OD值最大,细胞能够紧贴涂层表面生长。FDA染色分析表明,SiO_2掺杂量为7.5%的涂层上细胞数量最多,且分布均匀。结论 SiO_2掺杂量深刻影响着生物活性陶瓷相HA和Ca_2SiO_4数量,进而影响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活性。SiO_2掺杂量为7.5%的涂层具有最佳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