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预制边缘构件双面叠合剪力墙是一种预制率更高的装配式剪力墙,针对底部拼缝处变形集中问题,通过1个设计轴压比0.2的预制约束边缘构件与2个设计轴压比0.1的预制构造边缘构件的双面叠合剪力墙高墙足尺(高宽比为2.0)的低周水平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轴压比、边缘构件形式与底部搭接区纵筋插筋面积增加率(0%、25%与33%)对该类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剪力墙均发生了预期的弯曲破坏模式,增加插筋面积的2个双面叠合剪力墙弯剪裂缝分布更加均匀,实现了墙体损伤区由墙底水平接缝区向钢筋搭接区上部的转移,可以有效控制底部接缝区的变形与墙体损伤集中问题;滞回曲线均较饱满,增加插筋面积后剪力墙滞回环更为饱满,刚度退化减缓,耗能能力强;受弯承载力实测值为预测值的1.06~1.21倍,插筋面积增加33%的剪力墙峰值荷载提高了12%;增加插筋面积后,当剪力墙达到峰值荷载时,位移角约为1/80,而未增加插筋面积剪力墙的相应位移角约为1/140,极限位移角均大于1/70,满足我国设计规范中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变形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22.
电子鼻及其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鼻是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综述了电子鼻近年来在食品、环境、农业、医学、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对工程实践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三所著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分析其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践课程在日本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日本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独特之处,以期为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4.
钢管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完成了35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试件参数包括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轴压比。结果表明,剪跨比λ≤0.5施加轴压力的试件为剪切破坏,1.0≥λ>0.5施加轴压力的试件为剪弯破坏,λ≥0.5未施加轴压力的试件为弯曲破坏;试件有较大的变形能力;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与轴压比、剪跨比有关。建立了由钢管、混凝土和轴压力三部分贡献组成的钢管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5.
26.
在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支撑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较大轴力并通过屈曲后面外变形耗能,而节点板常用于连接支撑与框架,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与框架协同工作,并避免节点板屈曲先于支撑屈服,进而保证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目前的施工经验和抗震规范,以华盛顿大学的试验为标准模型,选取节点板净距模型、切角及板厚为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共建立6个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支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使用设计恰当的节点板,中心支撑框架的节点将有足够的变形能力确保支撑在跨中形成塑性铰。节点板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其受拉和受压性能。此外,节点板的设计中除考虑支撑荷载外,还应考虑框架对节点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提出了纯锚筋、角钢加抗剪板和锚筋加抗剪板3种用于钢连梁的预埋端板连接构造。其中纯锚筋连接是传统锚固形式,角钢加抗剪板和锚筋加抗剪板则是依据弯剪分离设计方法。通过拟静力试验进行对比,分别考察3种预埋端板连接在弯剪耦合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和滞回性能,分析了节点的受力特征和整体破坏发展过程。结果表明,3种预埋端板连接均能满足承载力的需求,其中纯锚筋试件的初始转动刚度最大,而且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但竖向滑移较大;角钢加抗剪板试件和锚筋加抗剪板试件受力性能较为一致,但角钢加抗剪板试件中混凝土墙肢的破坏较大,难以修复;锚筋加抗剪板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预埋端板转动和竖向滑移较小,对连梁传力较为有利,但外侧锚筋拉应力过于集中,一旦发生断裂,承载力下降较快。通过对比试验结果与现行设计公式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弯剪分离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具有时滞脉冲的线性随机时滞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基于Lyapunov函数和Razumikhin技巧,针对具有镇定型脉冲和反镇定型脉冲的线性随机时滞系统分别建立了系统均方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两个数值例子论证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李志林  杨璐  崔瑶  尹飞  梁耀华 《工程力学》2021,38(2):179-186,210
对12个奥氏体型及12个双相型不锈钢正面角焊缝和侧面角焊缝连接试件进行了单调拉伸试验,考察了不同焊接工艺对角焊缝连接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氩弧焊焊接工艺的不锈钢角焊缝试件破坏面与电弧焊焊接工艺的试件破坏面形状相差较大,后者破坏面更加光滑;同时由于受到复杂应力的作用,正面角焊缝试件的真实破坏角度并不为相关规范规定的理论值45°;对于奥氏体型不锈钢角焊缝,氩弧焊试件与电弧焊试件的强度比分别为1.03 (正面角焊缝试件)及1.13 (侧面角焊缝试件),相对变形量之比为1.46及1.11;而对于双相型不锈钢角焊缝,两者的强度比分别为1.12和1.04,相对变形量之比为1.66及1.45;氩弧焊试件表现出了更好的力学性能。对于两种不锈钢材料,正面角焊缝强度均远大于侧面角焊缝的强度,建议在工程设计和相关规范的编制/修订中考虑正面角焊缝强度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多层钢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柱脚转动刚度、底层破坏模式以及钢柱宽厚比对多层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具体从结构倒塌储备系数、地震易损性以及结构局部响应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破坏模式由钢柱破坏控制时,随着钢柱宽厚比的增大结构抗震性能减弱,考虑柱脚刚度的半刚接柱脚钢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差别较小,当柱脚与柱刚度比为2.0时,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非常接近;当破坏模式由柱脚破坏控制时,可以明显降低钢柱宽厚比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