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综合类   2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为研究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道复杂岩体软弱夹层的锚固力学效应,利用水泥砂浆试件作为类岩石相似材料,以石膏作为夹层材料,考虑锚杆倾角、直径、长度等因素进行不同夹层倾角情况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含软弱夹层的复杂岩体的锚固力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倾角夹层的试件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中有着不同的破坏形式和锚固强化效果,最优锚固角为与夹层面法线倾角0°~30°,最优锚固长度为6mm和直径为2.8mm,当达到最佳支护范围时试料将出现极为规则的龟裂现象可作为锚固最优的判定方式。  相似文献   
22.
弹塑性损伤模型在某地下厂房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建立了断续多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大型水电站地下房工程,进行了施工开挖弹塑性损伤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加锚计算(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损伤变形机制,建立了断续多裂隙岩体在初始损伤、损伤演化和塑性损伤变形状态下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损伤岩锚柱单元模型,模拟锚杆对断续裂隙岩体的支护效果。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进行了边坡加锚裂隙岩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岩体中存在大量孔洞、节理和裂隙,它们作为岩体的初始损伤而存在其中。正是由于这些节理裂隙的初始损伤、损伤演化、扩展断裂等缺陷导致岩体产生了各种形式的破坏。根据节理裂隙的扩展断裂机理,深入研究了节理扩展及扩展相互作用对岩体强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节理岩体断裂破坏强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指导广东大湾油库山体高边坡支护设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张强勇  张绪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0):1572-1576
根据SARMA法的基本原理,考虑非饱和带基质吸力和暂态附加水荷载对岩体边坡安全稳定的影响,提出了能考虑雾化雨入渗效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改进SARMA法。将提出的方法和编制的程序应用于紫坪铺#2导流洞出口高边坡工程,进行了边坡在泄洪雾化雨入渗影响下的安全稳定性计算与评价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雾化雨入渗和入渗形成的暂态饱和区是影响边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边坡安全系数随雾化雨入渗显著下降。同时有效加强坡面防渗、最大限度减少坡面雨水的入渗,能有效提高和增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在模型观测面上设置测量标点,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各阶段测量标点位置,然后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相片标点坐标变换,对各实验阶段的标点坐标进行识别、比较实现模型标志点的变形计算。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某大型分岔隧道的施工开挖、加固过程的相似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中,取得满意的观测成果,为三维力学模型试验收敛变形观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原理对特定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缩尺研究的一种方法。地质模型是客观物理实体的再现,在满足相似原理的条件下,能够真实反映岩土介质的基本力学变形特性。要进行模型试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模型试验装置。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本文研制出一种能实施同步非均匀加载的组合式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盒式台架装置、变荷加载板和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组成,其具有尺寸可调、加载规模大、持荷稳定的显著优点。应用该系统对一大型分岔隧道工程进行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有效揭示了分岔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岩锚支护效应。  相似文献   
28.
 分岔式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型式,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可循,为了解这种新型隧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状况,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目前在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大型分岔隧道进行研究。试验成果有效地揭示分岔隧道洞周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和分岔隧道围岩的破坏机制,获得分岔隧道的设计和极限承载安全度,为分岔隧道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工程指导意义的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29.
辉绿岩非线性流变模型及蠕变加载历史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级加载的流变试验方法采用单个岩样进行试验,可避免岩样离散性对流变变形的影响,但后级载荷的变形量包含前面各级载荷产生的蠕变变形,很容易引起混淆。详细分析流变介质对加载历史的记忆效应,并给出考虑加载历史的蠕变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数学依据。同时,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基辉绿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进行整理,分析其典型的流变特性。根据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试验曲线,提出由瞬弹性Hooke体、黏弹塑性村山体、非线性黏塑性体串联而成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该流变模型通过引入非线性黏塑性体可以描述岩石流变的减速、等速特别是加速蠕变阶段。推导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的三维蠕变方程,利用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蠕变试验曲线,对流变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非线性流变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吻合,证实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0.
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是影响水电坝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流变长期强度是评价坝基岩体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大岗山水电站坝基辉绿岩的三轴流变试验结果,分别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非稳定蠕变判别法、流变体积应变法和加卸载流变残余应变法进行了硬脆性辉绿岩流变长期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完整辉绿岩的长期强度, 4 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而对于含裂隙辉绿岩,流变体积应变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通过对破裂辉绿岩的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辉绿岩的长期宏观强度主要取决于岩体内部矿物颗粒镶嵌组合的牢固程度及矿物之间的胶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