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链子崖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锚固工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包括对其关键块体---水马门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对危岩体下伏煤层采空区进行钢筋砼承重阻滑键加固以提高T8~T1 2 缝围限的 2 50万m3危岩体的稳定性 ,对危岩体上覆的雷劈石古滑坡体进行地表排水以提高其稳定性 ,在危岩体东侧猴子岭崩滑堆积体上修砌浆砌块石防冲拦石坝以减缓T1 ~T7缝危岩体直接冲入长江 ,重点介绍预应力锚固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22.
滑坡微型桩群桩加固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黄土为滑坡介质,采用土压力盒和位移计等测试手段,完成一系列微型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加固滑坡体的承载机理、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且随加载量的增加合力作用点逐渐向滑面靠近;桩后滑床抗力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桩底附近;桩前滑体抗力和桩前滑床抗力均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分布,分别分布于滑面上30cm以上的范围和滑面下0~35cm的范围;滑面上33cm至滑面下27cm范围内的桩身弯矩较大,最大弯矩位于滑面下7cm处;不同配筋形式微型桩的破坏模式不同,桩周配筋的微型桩于滑面处产生弯剪破坏,桩心配筋的微型桩于滑面上下各1.2~1.8m的范围内发生弯折破坏;微型桩附近的滑坡体中产生拉张裂缝和剪切裂缝;微型桩可有效提高滑坡的稳定系数,采用桩周配筋和桩心配筋两种微型桩加固稳定系数为1.10的滑坡后,可分别将滑坡的稳定系数提高至1.58和1.46;桩周配筋微型桩治理滑坡的效果要优于桩心配筋的微型桩。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全长黏结注浆格构锚固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构锚固工程在滑坡防治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却远滞后于实际应用。针对全长黏结注浆工况下格构锚固工程的受力情况、破坏模式及作用机制,开展格构锚固工程大型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长注浆格构锚固可有效提高滑坡的稳定性;锚固力在滑面处最大,向两端递减,格构所承受锚固力很小,其基底反力呈跨中大节点小的近三角形分布;锚杆在滑面位置发生剪切变形,格构仅发生轻微挠曲变形,滑坡体发生整体滑移;锚杆发挥剪切抗滑作用,为主要抗滑构件,格构则保证了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全长注浆工况格构锚固设计应注重校核锚杆的抗剪切能力,格构部分建议采用构造配筋设计。试验研究结果揭示了全长黏结注浆工况下格构锚固体系的力学抗滑机制,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汶川地震大光包滑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FLAC3D模拟大光包滑坡变形失稳特征,并输入距离滑坡约4.3 km的清平台站强震加速度三向记录,结果表明:其地震动力响应较为复杂,受控于斜坡形态、岩体(地质)结构及地震强度和振动持时等因素,在水平加速度响应方面,前缘滑坡更为明显,地震动频率更高,振幅更大,利于前缘的顺层失稳滑动;在竖向加速度响应方面,后缘滑体的振幅更大,竖向加速度(绝对值)数倍于水平加速度,利于拉裂、振碎解体和抛掷失稳。大光包滑坡与简单均值结构的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不完全一致,随高程、坡度放大的趋向性和节律性不明显。结合地震动力响应和运动特征,对滑坡堆积和滑源进行概化分区:(1) 下部顺层滑坡堆积区,是滑坡的主堆积区,分布于滑坡东侧,堵塞黄洞子沟;(2) 上部崩滑堆积区,分布于滑坡西北、北侧,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3) 后缘陡壁及倒石堆区,侧缘拉裂边界,近直立不规则凹凸状断壁,分布多组张拉裂隙,说明受陡倾角张性裂隙控制,表现为张性破坏特征,陡崖下部分布大量倒石堆,呈串珠状分布,以碎块石为主,岩性与后缘及北侧陡壁岩体一致,系地震后的重力调整所致;(4) 顺层滑面及擦痕区,在滑面上分布大量与岩层倾向相同的擦痕,说明顺层滑坡在后部具有向北方向偏转滑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探索基于三维电子罗盘的变形测量方法可用于边坡变形监测,作为滑坡地表变形监测的有力补充。三维电子罗盘由一个三轴加速度计和一个三轴磁力计组成,将6个测量数据加以计算,可得监测设备在三维空间的姿态,长期测量则可以追踪监测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变化。通过在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岸坡上安装的三维电子罗盘监测点,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经解算分析,在一个水文年中,岸坡监测部位在水平及竖直方向上的转动角度最大达到1°。结合库水位的变化分析可知,监测部位的转动与库水位高度和变化相关。再将姿态的变化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得到的绝对位移结合使用,结果表明:在过去1a中,监测部位在水平方向上向对岸及上游侧冲沟方向变形,且向下游方向转动;垂直方向上发生沉降,且向坡脚方向转动。本方法为分析边坡变形和破坏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膏、水泥和重晶石按一定比例混合水,制作包含4组结构面的地质力学模型,利用土工离心机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表明,鸡尾山滑坡视向滑动的主要原因是软弱夹层软化与关键块体失稳,与地质调查结论一致。随着离心加速度的逐级增大,驱动块体首先达到极限平衡,随后进入蠕滑变形阶段,挤压前缘关键块体。当离心加速度达到16.2 g时,关键块体瞬时失稳发生视向滑动,引起斜坡整体失稳。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重现了斜倾厚层岩质斜坡视向滑动的“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27.
通过微型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微型桩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实验室内采用长3m,宽1.8m,高2.2m模型箱,模型箱中黄土分层填筑、夯实模拟滑床及滑体,圆弧状滑带采用双层塑料薄膜模拟,微型桩采用钢筋?昆凝土浇注,用压力盒与位移计观测压力与位移,滑体上部分级施加4kPa荷载,加载24kPa后,滑坡发生失稳。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加固滑坡后,滑坡的稳定系数由L10提高到1.29;微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呈三角形分布,桩前滑体抗力主要分布于埋深约1/3桩长的范围内,近似呈抛物线形分布;滑床抗力呈两个相对的三角形分布;试验中所用微型桩的破坏模式为滑面附近的弯曲与剪切相结合的破坏。  相似文献   
28.
29.
三峡移民安置区松散堆积体灌浆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巫山和奉节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灌浆加固试验.通过岩体声波测试表明,波速较灌浆前提高40%~70%,经开挖验证,在灌浆孔周围均形成比较完整的柱状固结体,并有枝状或脉状浆液顺裂(空)隙外延,灌浆影响半径大于1.7m,最大可达5m,开挖取样测试表明原来抗压和抗剪强度较差的松散、碎裂岩体力学强度明显提高,其抗压强度23.8MPa,抗剪强度C=0.87MPa,φ=47.47°.  相似文献   
30.
利用物理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是国内外检验新的数值模拟模型的通用方法。利用三峡库区龚家方崩滑体涌浪物理原型试验结果,对基于水波动力学的崩滑体涌浪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再现物理试验中波浪的相互作用过程,2方法的波高测点波高过程线吻合性较好。数值模拟得到的定量值与物理试验有一定误差,误差来源于涌浪源模型。基于水波动力学的涌浪灾害数值模拟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为长距离大范围的河道涌浪灾害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将是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主流,研究结论将有利于基于水波动力学的崩滑体涌浪数值模拟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