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形成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系统分析琼东南盆地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识别了崖城组含煤地层层序界面,并进行了崖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崖城组含煤地层层序边界主要为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和下切谷面,界面上、下地层的岩性、岩相、测井特征、地震反射响应都有明显的差异。崖城组含煤地层可以划分为1个超长周期基准面旋回、3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2、LSC3)和至少12个中周期基准面旋回,短周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发育较全(A型、B型、C型),但个数变化较大。长、中周期基准面旋回分别可以在全盆地、次级凹陷内部对比,短周期基准面旋回可以在洼陷内对比。在LSC1中,煤层主要发育在海侵期和高水位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中,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及分布稳定性差的特征;在LSC2、LSC3中,煤层主要发育在海侵期潮坪的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泥炭沼泽中,其中LSC2煤层层数少、厚度相对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好,而LSC3煤层特征与LSC1的相似。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中,海侵期发育的煤层多位于短周期上升半旋回或下降半旋回的底部,高水位期发育的煤层多位于短周期下降半旋回的顶部。  相似文献   
22.
针对白云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利用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认为油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控制:(1)巨型烃源岩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烃源岩差异生烃及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油气有序分布及聚集:生烃空间差异性控制"内气外油"总体平面分布格局,而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了白云东洼"内气外油"的油气平面分布;生烃时效性控制"上气下油"的油气差异分布;(3)晚期断裂/底辟带和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优势汇聚:晚期断裂/底辟带控制新近系圈闭形成及油气纵向高效输导,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以上认识有力指导了白云凹陷及周边地区的勘探实践,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或其他类似凹陷或盆地的勘探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部油气成因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目前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始新统和渐新统.其中始新统主要为Ⅰ-Ⅱ1型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渐新统则以Ⅱ-Ⅲ型生气为主的恩平组泥岩为主,含煤及碳质泥岩夹层.油气源对比表明,白云凹陷北坡主要聚集了白云主洼恩平组Ⅱ2型烃源岩在Ro值为1.2%~1.8%时生成的天然气.白云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早期生油为主,现今成熟生烃范围主要集中在凹陷的南部,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4.
渤中坳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特点及其聚集规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渤中坳陷近5年来先后于中浅层的上第三系发现了多个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气田,成为国内外石油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地区。其具有不同于周边陆地油田的油气成藏特点,晚期的热沉降和构造活动使其成为渤海湾盆地的沉降和沉积中心,上第三系具有优于周边陆地油田的良好的储盖条件,晚期的构造活动与油气主要排烃期相匹配,为油气向上第三系圈闭中运聚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两种断裂系统、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晚期油气运移的多样性造就了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丰富多彩的油气藏类型和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5.
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优化投资组合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石油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勘探投资组合系统是落实公司勘探战略和制定勘探部署的重要决策支持工具。在深入系统地研究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了一套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该系统具有勘探目标经济评价、单目标多方案优选、多目标综合排队、区带经济评价、勘探投资组合优化等多项强大功能,实现了勘探目标—区带经济评价与投资组合研究的一体化,丰富了勘探目标和勘探投资组合评价的内容,评价过程更符合海上勘探开发实际。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勘探目标评价、年度钻探目标组合、季度钻探部署调整和滚动规划编制等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6.
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27.
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评价渤东凹陷下第三系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合渤东凹陷内生排烃强度与生排烃量的平面分布特点,预测出该凹陷南部沉积中心周围的渤南凸起、庙西凸起及渤东低凸起南端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2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与构造、沉积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经历了裂陷期、裂坳过渡期、坳陷期3个沉积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深水区的储层主要包括:始新统—下渐新统裂陷期的河流和扇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裂坳过渡期的(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裂后坳陷期中新统的滨海相砂岩、台地碳酸盐岩及深水浊积砂岩。其中,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斜坡扇、盆底扇、进积楔形体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9.
中国近海近几年油气勘探特点及今后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海油近几年在中国近海不断加大自营勘探力度,储量发现连年创历史新高.近几年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具有以下特点: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指导思想;转变勘探思路,从区域研究入手,加强领域研究和勘探;坚持针对中国近海地质特点的地质认识创新和勘探技术创新;科学布局,优化勘探风险投资组合;加强中长期勘探规划并指导年度勘探部署.中国近海今后的勘探方向:对于成熟探区,要立足富生烃凹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加强对以往钻井资料的重新认识,积极探索新层系和新圈闭类型;对于新区新领域,首先要加强区域研究和基础研究,优选勘探潜力大的领域进行勘探,其次要做好高风险地区风险勘探的准备,同时要加快深水区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30.
陆丰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古近系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南北差异性影响油气成藏和有利勘探区带的分布。始新世陆丰凹陷沉降中心由南向北迁移,其中文昌组沉积期陆丰南地区控洼断裂活动性较强,并向北依次减弱;恩平组沉积期陆丰北地区控洼断裂活动性最强,并向南依次减弱。陆丰凹陷沉积充填受构造演化控制也表现出平面迁移特征,从文昌组沉积期至恩平组沉积期,沉积中心由南往北迁移,陆丰南地区主要发育文昌组深湖泥岩,陆丰北地区则发育恩平期深湖泥岩。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陆丰凹陷发育了旁生侧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等3种典型的源储配置关系。针对陆丰凹陷构造-沉积的平面迁移特征,根据"富洼找优、差异勘探"的思路,建议在陆丰南地区深挖油区潜力,在陆丰北新区加快勘探进程,优选有利二级构造带进行整体解剖并择优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