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水利工程   3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21.
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黄河下流河道的流量大幅度减小,河道发生萎缩,并且频繁断流,使游荡河涎的一些河段发育了畸形河湾。游荡段的畸湾是冲积性河湾受到节点限制的情况下,由于流量砬小导致湾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反映发迹了的水流条件与原有人为工程条件不相适应而出现的一种剧烈的河势调整和河床形态调整。畸湾的发育使弯曲系数增大,河段比降减小,故流速减慢,因而在同流量下水位壅高;厅湾还常常导致  相似文献   
22.
我国游荡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游荡河型在某一平原地域的出现作为或然率问题来处理,提出了游荡河型频度的概念,并作出了我国东部季风影响地区游荡河型频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曲线.同时,还从水沙组合条件及决定这种组合的自然地理因子的作用出发,对这一分布曲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分析不同自然带影响侵蚀产沙的各项地带性因子的组合关系入手,从宏观上对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我国流域产沙模数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曲线,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许炯心 《水利学报》2000,31(1):0072-0081
本文以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嘉陵江和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宜昌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水文效应和森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森林可以显著增大枯水流量,可以显著削减中小洪水的洪峰流量,但对全流域性长历时暴雨所造成的特大洪水的削减作用是有限的。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和嘉陵江的输沙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森林破坏和坡地开垦使河流泥沙增多;水库修建后,因水库的拦沙作用而使河流输沙量减少。但干流宜昌站则看不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解决洪水泥沙问题,单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够的,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重点为修建水库)并重。  相似文献   
25.
以1950-1985年间274次洪水的资料为基础,对黄河下游洪水的输沙效率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场次洪水排沙比随流量变化的3个临界点。同时还发现,当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34.02kg/m3时或当来沙系数小于0.01kg.s/m6时,下游河道可以不淤。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最小,过渡段次之,限制性弯曲段最大,可见窄深河段的输沙效率要高于宽浅段。上述3个河段处不冲不淤状态时的临界含沙量依次增大,证明窄深河段可以在含沙量较大时保持临界不冲不淤状况。  相似文献   
26.
论黄河下游河道两次历史性大转折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炯心 《水利学报》2001,32(7):0001-0008
人类历史时期以来,黄河下游发生了两次历史性大转折,第一次为两千多年前战国中期全面筑堤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第二次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过量引水使黄河下游成为人为季节性或人为萎缩性河流。本文分析第二次历史性大转折的成因、过程和影响,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面临的严峻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下伏卵石层对河床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二十余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过程中下伏卵石层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沙质河床中存在着下伏卵石层的情况下,卵石层的暴是使河床下切受到报制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卵石层的暴露,河床糙率将急剧增大,局部河床将不得不采取加大比降的方式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8.
天然河道挟沙水流的复杂行为及其在河型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炯心 《水利学报》1999,30(3):44-48
天然河道挟沙水流具有复杂的力学行为。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挟沙水流能耗率也增大,但当含沙量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能耗率则迅速减小。在这种微观层次上的复杂行为的影响下,河床形态和河型随含沙量的变化也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这实质上是挟沙水流复杂行为的宏观表现。本文所揭示的冲积河流河床形态和河型随含沙量变化的复杂图形,对于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游荡河道的调控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 195 0~ 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 ,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发现在 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 ,出现了 1986~ 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 ,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 ,70年代修建的筑地坝与拦沙库已大部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 ,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 ,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 2 %左右 ,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这也是 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文中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渭河下游河流离子含量与水沙变化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渭河下游华县站水文资料研究了多沙河流中河流离子含量与水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河流离子含量与流量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河流中悬移质泥沙含量小于20kg/m3时,随泥沙浓度的升高,离子含量降低;而在悬移质泥沙含量大于20kg/m3时,二者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在汛期和非汛期,河流离子含量与水沙变化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关系。在汛期河流离子含量与水沙变化的关系较为复杂,这种复杂关系是与流域内土壤侵蚀,特别是高含沙水流出现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汛期河流的离子含量是悬移质泥沙和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非汛期河流离子含量取决于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