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刘敏  李忠诚  过晓冰  邓辉 《软件学报》2006,17(1):108-116
目前绝大多数带宽测量方法都是基于网络瓶颈分隔原理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包对/包队列的各种容量/可用带宽探测方法.但是,这类方法的测量结果不能超过源节点的最大发送速率,因此无法在高带宽环境中使用.另外,目前的可用带宽测量理论均没有考虑背景流的不同路由对测量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了背景流的路由对可用带宽测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随机抽样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与现有测量方法截然不同的探测理论.该方法用随机发送单个小探测报文取代了目前的探测理论所依赖的包对/包队列,其测量范围不受源节点最大发送速率的限制.分析及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整条路径的可用带宽,也可以计算各段链路的容量和空闲率,进而分析得到各路由节点上的流量变化,以及各链路上对应的不同类型的背景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212.
移动IPv6网络基于身份签名的快速认证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田野  张玉军  刘莹  李忠诚 《软件学报》2006,17(9):1980-1988
接入认证对移动IPv6网络的部署和应用至关重要,在切换过程中加入认证过程会影响移动IPv6网络的切换性能.当前,对移动IP网络中接入认证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对切换性能的影响.另外,目前许多双向认证机制都是基于证书的方式来实现,无线移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无线移动网络.一种适用于移动IPv6网络的基于身份签名的快速双向认证方法被提了出来.该方法使用NAI(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作为公钥,简化了无线移动环境中的密钥管理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基于PKI(private key  相似文献   
213.
移动自组网基于邻居变化率稳定路径选择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节点移动是导致移动自组织网络性能下降、限制网络规模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寻找稳定路径是减小节点移动影响的有效手段.现有的稳定路径寻找方法存在以下局限:需要节点具有地理位置定位的硬件功能支持,或需要信号强度上传的交叉层功能支持.为此,提出了不需要特殊硬件支持、可独立于底层协议工作、基于邻居变化率的稳定路径选择方法.以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按需路由协议为基础,扩展为NCR-AODV(Neighbor change ratio Ad hoc on-demand  相似文献   
214.
吴贤国  刘敏  李忠诚 《电子学报》2007,35(2):354-357
IPv6隧道代理机制是一种重要的IPv4/IPv6过渡技术,但存在不足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它不支持NAT(网络地址翻译)用户;其次,该机制没有为实现隧道服务器负载均衡提供一种具体的调度方案.本文修改了代理服务器和隧道服务器的功能,解决了其不支持NAT用户的问题;并提出一种加权最少隧道调度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它比通用调度算法更有效地实现了隧道服务器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215.
对于能量受限制的无线网络,节点的交替休眠是有效的节能方式,但是会造成网络连通性破坏,使网络成为部分连接网络.部分连接可用性的定量研究,对采用休眠模式的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活跃模型的部分连接可用性的计算模型,利用泊松过程分析和全概率建模法得到了可用性的计算公式,有效地衡量了采用休眠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的通信能力;同完全连接可用性进行了定量对比,证明了在允许的端到端延迟范围内,部分连接可用性明显高于完全连接可用性,为节能的部分连接网络的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网络参数同包递交率、延迟等指标的关系,并给出满足条件约束的配置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6.
刘侃  李忠诚  杨敏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Z2):113-116
维多利亚褐煤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中级岩土材料(IGMs),其岩土工程性质介于常规土体和岩石之间。褐煤富含有机质,其自然结构和物理组分比较复杂。褐煤具有不同于常规软黏土的基本岩土参数,包括自然密度和相对密度低、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相对较低等。采用原状褐煤试样开展了标准室内固结试验,褐煤材料的固结变形曲线主要表现为:初始阶段变形明显且很快完成,初始阶段变形占比很大,在数分钟内应变可达50%,在较明显的拐点之后,后续变形相对较缓慢。标准Terzaghi固结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褐煤材料。设计开展了褐煤材料的常水头渗透试验,基于不同超静孔压消散路径采用2种方法测量了褐煤的渗透系数,试验测得的褐煤材料渗透系数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17.
通过美国混凝土安全壳钢衬里锈蚀的一些典型案例说明了钢衬里的锈蚀特征,论述了钢衬里的锈蚀机理,介绍了国外学者对钢衬里锈蚀后力学性能变化、钢衬里局部锈蚀对安全壳完整性和易损性的影响进行的研究,最后论述了钢衬里锈蚀检测和修复技术。分析表明,安全壳钢衬里锈蚀包括由涂层失效引起的钢衬里内表面锈蚀和安全壳混凝土中的异物吸水导致的外表面锈蚀;钢衬里锈蚀对其强度影响不大,极限拉应变有较大程度的降低;钢衬里锈蚀深度小于原截面厚度的50%时,锈蚀对安全壳的完整性和易损性影响不大;当钢衬里锈蚀深度大于原截面厚度的50%时,锈蚀对安全壳的完整性和易损性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18.
在实际应用中,远程费控跳合闸业务经常发生停复电执行失败的情况,增加了电费及时回收的难度,带来了用户投诉风险。针对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当前费控工单执行成功率相对偏低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从主站、通信、现场终端及表计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执行过程中费控工单下发失败的原因,以及影响费控执行成功率的因素,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提出提高费控执行成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全省费控执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19.
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属于特殊的复杂岩性非常规气藏,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开发程度低。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沙河子组发育断块控制的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由于兼具断块、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的复杂性,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导致气藏勘探开发难度极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在评价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特殊性和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物性和有效性特征基础上,分宏观气藏、中观砂体及微观储层3个层次,揭示了研究区源-储关系、成藏要素、层间非均质、层内非均质和微观成岩作用对有效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形成了构造控制成藏圈闭、断层控制运移通道、砂体控制气藏分布、非均质性控制层内气水关系、成岩作用控制甜点富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有效储层平面上沿缓坡带由东向西整体呈树枝状发散分布,垂向上为丘状岩体控制下的块状、反韵律分布等规律。研究成果在城深6井区开发井位部署、老井复查中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复杂致密气藏的勘探部署和分类精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0.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分布控制因素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主要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3种滑塌型重力流,这3种重力流在垂向上相邻或相间分布,平面上依次演化。坡折带和基准面变化对这3种重力流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分别分布于斜坡坡脚、斜坡与盆地平原。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流体性质。基准面上升期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有利时期,砂质碎屑流呈席状分布,发育完整的重力流沉积序列;基准面下降早期重力流砂体发育规模较小,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了河道的分布形态,且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流体性质。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砂层厚度较薄,但因其常与湖相烃源岩伴生而形成岩性圈闭,单井产量往往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