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4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1.
基于Ansoft/Maxwell设置动态偏心故障,建立求解电机电感和磁链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证明了将感应电机动态偏心故障的特征频率经过简化后,同样适用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基于Ansoft/Simplorer建立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在电机稳态运行下,对定子电流进行傅里叶分析,研究并建立基于定子电流监测动态偏心故障的仿真模型:动态偏心故障与特征频率的关系、动态偏心故障程度与特征频率幅值的关系。进而研究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时转速波动对偏心故障监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转子偏心程度加大,特征频率的幅值增加。  相似文献   
212.
研究了基于CLTC(China light-duty test cycle)工况下的纯电动汽车匹配单踏板再生制动系统的经济性能.对比了CLTC和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两种工况差异,并基于某车型在AVL_CURISE平台搭建虚拟仿真模型,建立配置单踏板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的纯电动汽车模型;对比了不同工况下配置单踏板系统和原并联制动再生系统效果经济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单踏板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效果优于原并联再生制动系统,纯电动汽车NEDC切换为CLTC工况续驶里程差异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213.
通过对微电网孤岛运行时潮流计算的特殊性分析,将传统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改进,特别针对频率进行计算,且不设置平衡节点,让多电源共同承担功率缺额。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调节特性,进行潮流计算分析,所得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4.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油资源。与砂岩相比, 致密油层具有泥质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层理发育、水敏性填隙物含量高、 岩石结构稳定性差等特点。同时目前现场使用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不强,API中失水偏高, 严重影响现场施工安全。 针对以上情况, 开展了防塌机理研究, 研制开发出一套适合长7 泥质粉砂岩地层的强抑制防塌钻井液体系,API中压失水小于5ml,90℃16h线性膨胀降低率为63.63%,一次、二次回收率高。在陇东区块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15.
YD油田Y26井在钻进Kazhdumi组地层时有大量沥青和硫化氢侵入,造成井涌与井漏并存的井下复杂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处理未见效果,被迫临时弃井.Y26ST井为Y26井的侧钻井眼,基于原井眼沥青侵处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侧钻要求,开展了控制压力钻井技术适应性评价和控制压力钻井风险分析,并形成了Y26ST井控制压力钻井技术方案.侧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依次采用了井底恒压和加压泥浆帽2种控制压力钻井方法,有效控制了井筒内的压力分布,降低了沥青侵、油气侵和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对钻井工程的危害.Y26ST井顺利钻穿Kazhdumi组湿沥青层段,成功下入尾管并固井.控制压力钻井技术在Y26ST井的成功应用,为活跃沥青层长裸眼安全钻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16.
伊朗Y油田K地层属于高温高压含硫化氢活跃沥青层,由于沥青分布与侵入规律不明、流体特征差
异和地层压力差异较大,其中A井、B井、C井因沥青侵入被迫提前完井,未能实现设计钻探目的。由于国内外没
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沥青侵入处理过程中尝试了常规的惰性材料堵漏技术、注水泥堵漏技术、水玻璃堵漏技
术、化学固结堵漏技术、沥青固化技术,均未能有效解决沥青侵入问题。由于控制压力钻井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环
空压力,当井口存在套压时,可以实现井口带压强钻。文章对活跃沥青层控压钻井技术进行了适应性评价,优选了
控压方式、控压设备与参数,同时优化了相应的配套技术,如专打专封井身结构、欠饱和盐水泥浆、简化钻具组合
等。控压钻井配套技术在D井成功钻穿沥青层,共计用时25d,进尺371.5m,实现了控压钻进、接立柱、起下钻、控
压堵漏、下套管、注水泥等工艺,完善扩展了控压钻井使用范围,同时为沥青层安全钻进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17.
针对厚煤硬顶工作面末采期间存在大面积悬顶引起的采动应力集中及回采效率低的问题,以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在分析16.8 m特厚煤层以及15.8 m厚硬基本顶工作面末采期间覆岩垮落规律、悬臂结构力学传递机制、应力演化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爆破切顶协同控制顶板技术,以达到提高回采率的目的。结果表明:覆岩悬臂结构在回采时期产生超前应力集中,导致末采期间顶煤回收量降低,停采煤柱被迫增加;爆破切顶破坏末采时期悬臂结构,切断超前采动应力传播途径,厚硬基本顶对工作面传递压力减弱,工作面放顶距离延长;悬臂角度与超前应力峰值呈负相关,悬臂长度与超前应力峰值呈正相关,通过破坏悬臂结构缩短悬臂长度可降低超前应力峰值;末采期间爆破切顶后超前应力峰值平均降低约5.76 MPa,停采煤柱缩短20 m,煤炭回收效率提高。工程实践表明,爆破切顶工艺能改善末采时期顶板悬空引起的采动应力集中,有效控制平巷围岩变形,极大提高煤炭回收效率,保障末采期间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218.
针对无人机航摄图像中目标尺寸差异大导致的感受野难以同时兼顾不同尺寸物体分割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两路分支分别提取浅层和深层信息的双路特征融合网络(DSFA-Net)。在编码器中,浅层分支利用三个串行ConvNeXt模块提取高通道数的浅层特征以保留更多空间细节;深层分支利用坐标注意力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CA-ASPP)模块为特征图重新分配权重,使网络更加关注尺寸各异的分割目标,获得深层多尺度特征。在解码过程中,网络利用双边引导融合模块为两层特征建立通信以进行分辨率融合,提高层级特征的利用率。所提方法在AeroScapes和Semantic Drone航摄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其平均交并比分别达到83.16%和72.09%、平均像素准确率分别达到90.75%和80.34%。与主流的语义分割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对于具有较大尺寸差异的目标,分割能力更强,更适用于无人机航摄图像场景下的语义分割任务。  相似文献   
219.
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InP材料低偏压工作的单行载流子光电二极管(UTC-PD),该器件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10~200 GHz。为提升器件的带宽特性,UTC-PD芯片的吸收层采用p型高斯掺杂的InGaAs材料,芯片的InP衬底减薄至12μm。UTC-PD采用背照式的方式输入光信号。通过倒装焊的形式将芯片安装在厚度为50μm的AlN基片上的共面波导焊盘上进行测试。在-3 V偏压和1.55μm波长输入光条件下,制备器件的响应度超过0.2 A/W;在110 GHz处获得最高输出功率为-5.6 dBm, 197.83 GHz处的输出功率最低为-10.6 dBm。  相似文献   
220.
针对目前钻井液地面降温设备存在的过流通道狭窄、易腐蚀、换热效率低等问题,通过计算换热量及换热系数等,确定了热管参数和数量,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钻井液地面降温系统,建立了一套井筒瞬态温度场数值模型,进行了模拟样机试制及冷却试验,并在顺北X井完成首次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钻井液循环入井温度降低30℃左右,井底循环温度降低5~8℃,可有效缓解井下仪器高温下失效问题;建立的井筒温度场瞬态分析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选井工作和分析工作;为降低经预测过高的井底循环温度,须在钻井设计时统筹考虑井身结构、钻具组合、循环排量等关键因素。所得结论可为现场选井以及应用效果分析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