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36篇
机械仪表   2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31.
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面着色技术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保护性膜层,在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又可赋予产品漂亮的外观或实现消光等目的。表面着色有两种形式:一是,所生成的化合物自身具有一定的颜色;二是,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等效应而使表面呈现不同颜色。作为两类重要的结构材料,镁合金和钛合金因其各自优良的性质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综述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镁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化学转化+喷涂、金属涂层、有机涂层、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热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列举了应用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工艺参数,总结了两种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应用。镁合金和钛合金部件经表面着色处理后,可以兼顾轻量化和强度要求,并实现部件外观的装饰性。基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的现有成果,对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研究提出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232.
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赋予其良好的抗菌性能,应用改进的活性屏离子渗氮技术(ASPN)对AISI 316不锈钢进行了银氮(Ag-N)共渗处理。用SEM、EDS、XRD、TEM、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表征复合共渗层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对不锈钢基体(SS)和复合共渗层的显微硬度、空气和腐蚀介质中的磨损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N复合共渗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共渗层连续致密,主要由Ag掺杂S相纳米结构沉积层和S相扩散层构成。复合共渗层表面硬度较基材提高了约3~4倍,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量较基体最高降低了约84.6%。复合共渗处理后试样在人工模拟体液(SBF)中的耐蚀性较基体不锈钢略有降低,比磨损率较基体降低了约35%。抗菌试验表明,复合共渗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接触12 h后,达到了100%的杀菌率。  相似文献   
233.
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复合处理提高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粉碎食品用胶体磨中的由9Crl8、3Crl3不锈钢制造的转子和定子,首先进行等离子W-Mo共渗,然后进行表面等离子超饱和渗碳,并直接进行高压气体淬火、真空低温回火处理的等离子复合处理技术,提高了转子和定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合金层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达到20%和10%以上。经等离子超饱和渗碳后,表面碳浓度达到2.4%~2.6%。高压气体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的表面硬度达到64HRC~66HRC。合金层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均匀的碳化物。淬火后的基体硬度为53HRC~55HRC。基体高的强韧性和适当的硬度配合,表面高的硬度和耐磨的组织,使转子和定子寿命由过去只进行真空淬火和空气炉中回火工艺处理的6~10天,提高到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