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2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1.
煤颗粒特性对煤在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灰渣的形成特性影响很大。将义马烟煤按煤颗粒的粒径和灰含量分为数个规格,在小型流化床反应炉上进行煤颗粒粒径对灰渣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含量的增加,煤颗粒粒径对底渣粒径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加;随着煤粒径的增大,底渣份额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随着灰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灰含量低的煤颗粒燃尽率与煤颗粒粒径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灰含量高的煤颗粒燃尽率随着煤颗粒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2.
以木质素为制备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探究不同活化温度、活化剂与木质素质量比、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优化木质素活性炭的制备工艺.采用BET、SEM、FTIR等手段对活性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况为KOH/木质素质量比为3∶1,活化时间1,h,活化温度为750,℃.其中,KOH/木质素质量比对焦炭孔隙结构影响最大,活化温度次之,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684,m2/g,孔径分布以中微孔居多,表面含有—OH、—C=O等基团.  相似文献   
33.
采用滑动弧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床填充材料、初始浓度、流量等对正己烷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滑动弧放电催化协同技术可以实现正己烷的有效裂解.对于反应器中不同的填充材料.蜂窝状催化荆优于颗粒状;降解率以蜂窝状Al2O3,填充时最高;单位功耗以填充蜂窝状Al2O3,最小.无论是以Al2O3,填充还是以Pt/Pb催化剂填充,正已烷的降解率均随初始浓度、流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绝对处理量增大.  相似文献   
34.
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器上对含钒石煤料团进行焙烧,并对灰渣酸浸提钒;系统分析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流化风速、氧气含量(过量空气系数)和料团粒径等因素对焙烧成球率和转浸率的影响,获得了各种合理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930℃,焙烧时间为90~100 min,较低流化风速,粒径为0~6 mm时,可获得较高的焙烧成球率和钒转浸率.同时,可有效回收石煤中的热能,产气发电,实现含钒石煤的热-电-钒多联产.  相似文献   
35.
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成本较高和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方式。通过聚光降低成本,通过分频综合利用提高系统效率。在分频利用技术上,寻找具有特定吸收发射特性的纳米流体流经光伏电池上层.吸收光伏电池不能加以利用的部分能量。此外,利用光学薄膜,将光伏电池可利用的波段反射给光伏电池,其余部分的能量透射用以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文章对两种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光电-光热综合利用能够对太阳能利用效率实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6.
芦岭电厂煤泥泵送系统的设计及运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目前国内最大容量的高浓度煤泥泵与管道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 ,系统集输送、上料、给料为一体  相似文献   
37.
煤与生活垃圾流化床混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重点介绍煤与城市生活垃圾在1MW大型流化床焚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讨论了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相关的污染物质C12,HC1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及1MW大型流化床焚烧试验台上焚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SO2,NOx,C12,HC1等污染物的排放结果。  相似文献   
38.
湿法烟气脱硫后烟温变化对烟囱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某发电厂125MW机组为例,通过对湿法脱硫装置安装前后烟囱内的温度及压力分布状况的计算,分析了其对烟囱运行和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循环流化床辐射传热模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循环流化床中,炉膛壁面与床中的传热源自辐射,颗粒相对流和气相对流3部分,有关固体颗粒相传热系数的计算,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单颗颗粒模型,颗粒团更新模型和连续膜模型,但关于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则比较简单,在这些模型中,有关辐射传热部分均采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在辐射传热机理上探索尚欠不足,文中根据循环流化床密相区和稀相区的特性,分析其中的传热特点,特别是对循环流化床稀相区部分的颗粒团和对壁面的传热系数计算采用辐射双通量模型进行分析,从传热机理上建立了完整的循环流化床辐射传热模型,有助于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辐射传热机理和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某电厂16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应工况条件下的实际运行数据相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0.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颗粒分布平衡模型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颗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同时以颗径和密度两参数来描述炉内颗粒特性。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殊的炉内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包括炉膛密相区和稀相区在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宽筛分的颗粒分布模型,其中密相区假设为浓度分布均匀的湍流床,而稀相区则为和核心-边壁区的流动结构。模型同时耦合炉内颗粒所经历的爆裂、燃烧、磨损及气固分离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应用以所建的颗粒分布平衡模型为子模型的循环流化床唤炉总体数学模型模拟了一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烟煤时满负荷运行的工况。计算时把炉内颗粒分为70档,其中颗粒粒径在0~8mm之间分为10档,密度在1100~2400kg/m∧3之间分为7档,模拟计算所得的炉内颗粒分布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颗粒分布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颗粒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