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82篇
  免费   1362篇
  国内免费   692篇
电工技术   63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674篇
化学工业   14344篇
金属工艺   594篇
机械仪表   518篇
建筑科学   2476篇
矿业工程   349篇
能源动力   120篇
轻工业   4555篇
水利工程   239篇
石油天然气   5139篇
武器工业   131篇
无线电   14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12篇
冶金工业   267篇
原子能技术   123篇
自动化技术   316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717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845篇
  2019年   801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820篇
  2014年   2023篇
  2013年   1639篇
  2012年   2061篇
  2011年   2081篇
  2010年   1708篇
  2009年   1949篇
  2008年   2280篇
  2007年   2055篇
  2006年   2138篇
  2005年   2235篇
  2004年   1962篇
  2003年   1646篇
  2002年   1129篇
  2001年   1167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7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两亲聚合物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疏水缔合效应,应用于复杂油藏开采,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调研以及本团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两亲聚合物合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两亲聚合物的发展和合成方法两方面。两亲聚合物的发展介绍了其由来历程;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阐述了目前几种合成两亲聚合物的方法,包括(非)均相合成法、微乳液聚合法、无皂自由基共聚法、自由基胶束共聚法。最后,总结了4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两亲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随着两亲聚合物合成理论日趋成熟,合成方式会更加多样高效,合成的两亲聚合物性能也会更加优良,其在复杂油藏中的使用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2.
化妆品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利用混凝工艺处理该废水能够减缓生化处理单元的负担,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为揭示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和污泥性质的变化,考察了不同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浓度对污染物去除率和污泥性质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EDX)、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污泥絮体官能团、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的变化,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超滤技术分析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规律和有机物成分的变化,优化最佳混凝工艺运行条件。结果表明:进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M)荧光强度高,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103和<3×103区间,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2.89%和50.57%。当进水COD为6700~7500 mg/L时,在助凝剂PAM投加浓度为0.03 g/L,PAC、PFS和PAFC投加浓度分别为2.8 g/L、2.8 g/L和3.0 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分别为87.20%、79.89%和83.74%,出水浊度分别为2.54 NTU、9.3 NTU和5.51 NTU,NOM荧光强度大大减弱。其中,PAC+PAM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30)×103和<3×103范围内,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和25.92%,形成的混凝污泥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污泥表面蓬松,呈多孔网状结构。混凝工艺可吸附脂类大分子物质,提高了高浓度化妆品原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3.
罗通通  孙玲 《中国塑料》2020,34(11):66-72
以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基体,杨木粉(WF)为填充增强材料,使用混炼机熔融共混制备PLA/PBAT/WF复合材料,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标准实验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旋转流变测试以及力学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的硅烷偶联剂KH550对PLA/PBAT共混物以及PLA/PBAT/WF的相容性、流变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用量为3 %(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提高了136 %;偶联剂KH550与 PLA和PBAT共价键偶联生成接枝聚合物,二者相容性得到提高;同时偶联剂与WF表面羟基发生缩聚反应有效的改善了其与PLA/PBAT的基体相容性,PLA/PBAT/WF复合材料的FDM的制件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复合材料的黏度随偶联剂含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含量为3 %时线材的综合打印性能及制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4.
35.
梁雷  王彦玲  张杉 《化工进展》2020,39(3):1070-1079
超双疏功能性材料在当代化工材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界面性能使得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大显身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含氟聚合物在超双疏领域的研究近况,包括超双疏含氟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等。含氟聚合物的表面拥有超低的表面能和独特的空间排列方式,通过对比不同结构的含氟聚合物分子与其性能的关系以及对各类含氟聚合物合成方法的调研,发现含氟聚合物作为超双疏涂层材料的使用十分广泛,其结构中含氟单体主要为氟取代丙烯酸酯类,合成方法多为乳液聚合。超疏水含氟聚合物与纳米颗粒材料的结合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列举了大量研究实例,希望其中的研究方法和合成路线等能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中国塑料》2020,(4):89-89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及其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纳米层状硅酸盐(纳米黏土、蒙脱土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阻透性能、阻燃性能等,其中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原位聚合插层法、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不同结构和浓度的两亲聚合物的剪切降解及恢复特性,同时对两亲聚合物增效体系的剪切性能进行了相关拓展。进一步从注入速度、温度、矿化度、老化时间等油田实际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两亲聚合物剪切特性和黏度恢复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抗剪切两亲聚合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抗剪切功能两亲聚合物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1,4-苯二硼酸与2,5-二溴噻吩-3-羧酸和1,3,6,8-四溴卡巴唑不同比例共聚,采用Suzuki交联法成功地制备了7种共轭微孔聚合物SN@CMP1-7。研究表明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孔性质与2,5-二溴噻吩-3-羧酸和1,3,6,8-四溴卡巴唑的投料比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单体投料比例,调整聚合物的孔性质,从而开发相应的多功能孔材料。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