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58篇
  免费   3294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电工技术   147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128篇
化学工业   3784篇
金属工艺   2458篇
机械仪表   2629篇
建筑科学   8603篇
矿业工程   22378篇
能源动力   1503篇
轻工业   1623篇
水利工程   3117篇
石油天然气   5787篇
武器工业   372篇
无线电   25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25篇
冶金工业   3240篇
原子能技术   309篇
自动化技术   1456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1310篇
  2022年   1406篇
  2021年   1552篇
  2020年   1996篇
  2019年   1884篇
  2018年   843篇
  2017年   1295篇
  2016年   1685篇
  2015年   2147篇
  2014年   4150篇
  2013年   3284篇
  2012年   4047篇
  2011年   3858篇
  2010年   3460篇
  2009年   3463篇
  2008年   3660篇
  2007年   2974篇
  2006年   2641篇
  2005年   2595篇
  2004年   2321篇
  2003年   2089篇
  2002年   1738篇
  2001年   1518篇
  2000年   1433篇
  1999年   1114篇
  1998年   1175篇
  1997年   1085篇
  1996年   1009篇
  1995年   991篇
  1994年   1337篇
  1993年   829篇
  1992年   713篇
  1991年   560篇
  1990年   571篇
  1989年   46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巴彦高勒煤矿1202回风巷小煤柱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钻孔窥视等方法,研究小煤柱区域应力分布状态及顶板断裂结构特征。对煤柱侧顶板卸压机制及其断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的断裂能够实现应力的转移和释放,较断裂前垂直应力降幅达32. 0%、应力峰值位置向实体煤侧偏移4 m,同时有效降低了拐角煤体与其他区域的应力差值。划分了小煤柱侧顶板断裂类型,结合全断面窥视结果,确定出深孔爆破技术治理煤柱侧坚硬顶板的爆破参数。顶板治理措施实施后,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小煤柱区域冲击地压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32.
廉永乐 《电工技术》2019,(11):79-80
针对雷达站两起供配电故障进行分析,该雷达站接地系统未按设计要求采用TN S保护方式,实际运行方式为类似TT保护方式。通过这两起故障,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对设备运行和人身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围绕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类型及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探究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当采用的地下水处理机制和水资源净化机制,推动提高煤炭开采质量,降低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以苏州市某办公楼的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长期在部分负荷下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变水温控制策略。测试并分析了其变水温调节后系统能耗情况,并运用TRNSYS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行策略下变水温调节的节电效果。结果表明整个测试期间通过变水温调节累计节约电能6480kW·h,节能率达19.6%。机组连续运行10年可节能281 412 kW·h,节能率达20.2%,若该地源热泵系统基于变水温控制采用间歇运行策略,将进一步减少大约9%的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35.
随着煤矿向深部发展,矿井动力灾害既表现出冲击地压的部分特征,又表现出冒顶的部分特征。2种典型的灾害打破以往冒顶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一种互为逆向性的认知规律,在深部高应力煤巷,特别是留顶煤巷道中出现了相互诱导、复合发生的新灾害类型。在总结山东、山西和新疆矿区典型巷道冲击致顶板(顶煤)动力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概念、机理与分类,指出复合灾害机理关键点在于揭示巷道整体系统和破碎区子系统的稳定原理及其2者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力学模型,根据扰动响应失稳判据,提出并得到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临界应力Pcr、临界软化区半径ρcr和最大容许采扰应力增量σmax,厘清了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分析了煤岩冲击倾向指数K、支护强度ps、巷道半径ρ0、煤岩强度σc等对灾害发生的影响规律,同时阐明了围岩塑性软化、破碎深度随地应力增加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发育巷道的动力失稳主体为弹性区、软化区与破碎区构成的不稳定系统,垮落主体为破碎区;稳定的破碎区提升了巷道冲击启动临界值,使其启动难度增大,但破碎区的发育又易引起顶煤垮落;巷道稳定支护是解决复合灾害的关键,科学合理支护既能有效调控围岩破碎防冒,又能提升冲击启动临界值。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发生机理,阐明了巷道软化与破碎区及其稳控支护对深部破碎发育巷道动力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6.
在石油化工及核电装备的制造中,大型厚壁筒类零件切削加工量很大,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上的紧固螺钉断裂失效严重,导致生产中停机频繁,极大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针对此种大切深车刀进行了三维结构建模,结合生产实际并以有限元仿真为研究手段,分析螺钉失效的根本原因,为提出有效提高螺钉寿命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切削深度加工条件下,刀片紧固螺钉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切削力与切削热耦合作用下的剪切疲劳失效。"切削热-力耦合作用加速了紧固刀片螺钉的疲劳失效,使用寿命降低较快。  相似文献   
37.
西藏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于2018年10月11日和2018年11月3日先后发生2次大规模滑坡—堰塞湖堵江事件,溃堰洪水对下游拉哇库区不良地质体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下游水电站建设安全,对拉哇库区主要不良地质体建立了基于星载InSAR技术、无人机技术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以多维空间采集技术获取变形信息,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对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利用平台、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进行分级告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8.
大采高开采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煤矿厚煤层井工安全高效开采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以陕煤黄陵二号煤矿418大采高工作面为例,针对其深部、围岩特性、平均煤厚6 m的特点,利用岩层控制理论、煤岩层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支架顶梁及护帮板受力最大,其次为支架各连接构件,提出支架选型依据,采用验证、Analysis反验证等方法,确定支护方式和设备型号,最终确定支架为掩护式液压支架,型号为ZY12000/28/63D。该支架能够满足开采期间的工作阻力、周期来压、支撑力等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9.
突水是矿山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对于水下开采矿山,分析研究影响矿山突水的关键因素是防治突水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山突水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上覆岩层的渗透性能及断层破碎带对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构建改进伯格斯本构模型,分析研究岩石的蠕变断裂特点,为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矿山突水事故发生提供理论支撑。在对含有断层和裂隙的围岩的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分析中,得到矿山突水事故发生评价的重要影响参数,为下一步矿山突水事故的预防和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40.
针对我国当前推广应用的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总结了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干预综采智能化、以巡检机器人辅助的工作面智能化,以及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综采智能导航等3个方向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看、动、想、稳"4个方面实际问题。分析了复杂开采条件下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自适应技术和综采机器人技术2项技术难题,归纳出开采空间多元信息采集及交叉融合、智能化采煤决策基础理论、综采装备群智能化协作3个科学难题。围绕技术、科学难题,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系统需要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煤炭开采空间感知能力、智能分析及决策能力、自动执行能力、可靠及稳健运维能力,设计了以"感知、决策、执行、运维"为4个维度的智能化采煤系统架构。研究了关键技术待突破方向,包括开采地质环境增强感知技术、智能开采工艺分析决策技术、开采装备智能化技术、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开采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辅助生产环节智能化技术、综采智能服务等方面。最后,以国能集团神东榆家梁煤矿智能化采煤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开展了基于"透明工作面"的数字化采煤应用,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自主采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