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37篇
  免费   3574篇
  国内免费   2503篇
电工技术   516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972篇
化学工业   6787篇
金属工艺   1674篇
机械仪表   5794篇
建筑科学   7174篇
矿业工程   10079篇
能源动力   3045篇
轻工业   4293篇
水利工程   2644篇
石油天然气   6638篇
武器工业   351篇
无线电   62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59篇
冶金工业   2340篇
原子能技术   942篇
自动化技术   5654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1372篇
  2022年   1536篇
  2021年   1757篇
  2020年   2075篇
  2019年   2300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1587篇
  2016年   1955篇
  2015年   2613篇
  2014年   5785篇
  2013年   3853篇
  2012年   4670篇
  2011年   4431篇
  2010年   3743篇
  2009年   4145篇
  2008年   5107篇
  2007年   4679篇
  2006年   3025篇
  2005年   3354篇
  2004年   2568篇
  2003年   2133篇
  2002年   1668篇
  2001年   1419篇
  2000年   1269篇
  1999年   1123篇
  1998年   976篇
  1997年   961篇
  1996年   899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685篇
  1993年   556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74篇
  1990年   393篇
  1989年   40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邹常富 《现代矿业》2020,36(5):198-201
针对输煤暗道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采用通风与密闭抽尘净化技术,结合转载落料点密闭干雾降尘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输煤暗道内粉尘的的综合治理,通过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对输煤暗道通风除尘系统的远程连续监测监控,输煤暗道转载点下风侧5 m作业人员通行的位置总粉尘浓度由380.8 mg/m3降至19.8 mg/m3,降尘效率达94.8%,呼吸性粉尘浓度从96.7 mg/m3降至8.4 mg/m3,降尘效率达91.3%,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输煤暗道及其转载落料点的粉尘污染问题,为输煤暗道内的粉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效率,参考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2.5 MPa/568℃亚临界蒸汽参数,提出27 MPa/585℃超临界蒸汽参数,根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计算模型,以397 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例,计算了超临界蒸汽参数与两种亚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并分析对比了3种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对联合循环效率的贡献。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燃气轮机,超临界和亚临界中低压蒸汽参数不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4.3%,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0.21%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2.21%,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了20.38 MW;中低压蒸汽参数相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2.87%,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1.16%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1.44%,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12.5 MW。  相似文献   
33.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4.
针对陈家沟煤矿八采区巷道支护困难、围岩变形严重问题,该矿通过优化8511工作面两顺槽巷道布置,根据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差异化支护技术,增加了巷道支护密度、提高支护强度,并及时调整优化劳动组织,确保巷道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35.
《Planning》2018,(1)
为揭示中国沿海岩虫Marphysa sanguinea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OⅠ序列分子标记方法,对大连、兴城、乳山和北海4个海域共5个群体57个岩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9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19个,共出现了9种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30和0.097 73,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5个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为乳山群体,最低为大连群体,岩虫5个群体聚为两大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岩虫的人工扩繁及资源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37.
为了提高末煤系统精煤产率,增加选煤厂经济效益,范各庄矿选煤厂通过对跳汰机、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超级重介质旋流器三个分选设备的研究,逐步合理优化了末原煤系统分选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针对现在煤质情况,超级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洗选效率明显提高,中煤带煤率得到有效降低,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末煤系统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38.
39.
李志敏 《石化技术》2020,(4):265-266
石油钻井效率的保证是摆在施工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石油钻井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施工组织,先进的工艺技术引进,可靠地安全措施防护等。通过对当前影响石油钻井效率的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石油钻井的管理水平与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0.
针对普通旋流器所存在的溢流跑粗问题,提出一种带有中心曲面锥的水力旋流器,利用中心曲面锥结构引导内旋流中一部分粗颗粒到外旋流重新参与分离,减少溢流跑粗。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中心锥型旋流器和中心曲面锥型旋流器的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将中心锥改进为中心曲面锥后,中心锥体附近流体的径向速度增大,进一步强化了内旋流中粗颗粒向外旋流的运动,减小了粗颗粒进入溢流的概率;切向速度变大,有利于颗粒的离心分离;轴向速度减小,颗粒分离时间延长,分离更充分;湍动能减小,流场更加稳定。模拟结果显示,与中心锥型旋流器相比,中心曲面锥型旋流器溢流中≥35 μm 颗粒含量相对减小 11.08%,≥35 μm 颗粒的分级效率提高了 4.04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