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1 毫秒
31.
直流炉机组燃煤发热量信号测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良  闫姝  孙伟毅  刘吉臻  谢谢 《动力工程》2012,(7):528-531,537
针对直流炉机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流炉的燃煤发热量信号测量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动态性能,同时考虑了制粉系统动态和锅炉动态.利用国内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抗锅炉侧扰动性能强,具有一定精度,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燃煤发热量.  相似文献   
32.
为了系统地研究超超临界直流炉蒸汽发生器的动态特性,以泰州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直流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简化和机理分析,采用非线性集总参数移动边界的方法,建立了蒸汽发生器的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针对相变点的位移问题,将相变点的位置作为独立变量置入模型,成功解决了超超临界工况下大扰动动态仿真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二次建模,使计算机的仿真更便于实现。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两种典型工况,进行动态仿真,试验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相符。通过模型的建立,为超超临界直流炉系统工程分析和大规模火电厂仿真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通过聚氨酯发泡法制备了ZrO2多孔陶瓷,研究了ZrO2粉体表面改性对多孔陶瓷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粉体表面进行硬脂酸改性不仅可以阻止颗粒团聚,有效降低浆料黏度,并显著提高粉体表面的亲油性,增加粉体与有机聚氨酯原料的相容性,还可增加粉体与聚氨酯官能团的相互作用,促进聚氨酯交联网络形成,进而解决坯体及多孔陶瓷的分层问题,提高ZrO2多孔陶瓷的力学性能。当使用0.75%硬脂酸改性的ZrO2粉体时,所得多孔陶瓷无分层,孔结构完整,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加,为未改性ZrO2粉体所得多孔陶瓷的3倍。  相似文献   
34.
通过聚氨酯发泡法制备了ZrO_2多孔陶瓷,研究了ZrO_2粉体表面改性对多孔陶瓷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_2粉体表面进行硬脂酸改性不仅可以阻止颗粒团聚,有效降低浆料黏度,并显著提高粉体表面的亲油性,增加粉体与有机聚氨酯原料的相容性,还可增加粉体与聚氨酯官能团的相互作用,促进聚氨酯交联网络形成,进而解决坯体及多孔陶瓷的分层问题,提高ZrO_2多孔陶瓷的力学性能。当使用0.75%硬脂酸改性的ZrO_2粉体时,所得多孔陶瓷无分层,孔结构完整,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加,为未改性ZrO_2粉体所得多孔陶瓷的3倍。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对外贸易的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的路径出发,仔细的研究分析并研究了我们对外贸易可能对生态环境中造成了各种的传导的路径进行有效的研究与研判.  相似文献   
36.
闫姝 《电子游戏软件》2013,(17):136-136
本文总结了由低阶系统构建高阶信号系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通过子系统函数的级联法结合系统的反馈,设计了一类新的有源高阶滤波器,最后通过节点法,对该电路来进行验证。最后,采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利用过氧化氢(H_2O_2)和催化剂二氧化锰(MnO_2)进行化学发泡,基于颗粒稳定泡沫技术,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颗粒表面改性剂,用超低固相含量5%~10%(质量分数)的浆料制备了颗粒稳定泡沫。常温常压干燥后在1 430℃烧结2 h制备出闭孔结构的泡沫陶瓷,利用亚微米粉末为原料制备出一种可以与气凝胶相类似的多孔陶瓷材料,其气孔率为98.2%~99.0%。研究了固相含量、H_2O_2和MnO_2加入量对泡沫陶瓷的稳定性影响以及发泡倍率、强度以及孔径与气孔率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8.
赵家瑜  史绍平  闫姝 《太阳能学报》2016,37(12):3170-3177
为了更真实地分析风机尾流流场,尽量减小尾流影响,提高风电场输出功率及效益,提出一种利用动网格技术进行风场优化的新方法。针对1.5 MW风力机叶片旋转区域进行动态网格化求整个流道内的尾流场,同时利用CFD方法与致动盘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个风力机远尾迹区的流动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两种计算方法对单台风力机的尾流区域进行计算,获得单台风力机尾流中风轮中心的轴向速度分布及风力机下游不同位置处的流场分布,并与改进Jenson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动网格方法能较好地捕捉尾流的流场特性,由于新的尾流计算模型考虑叶片真实旋转对尾流影响,准确捕捉风机尾流中产生大小不同尾漩涡,合理捕捉尾流恢复率及尾流半径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作为工程开发有效工具,为分析风机尾流流场及风电场风机布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
风电场尾流效应是影响下游风力机载荷的主要因素。选用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开源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工具——FAST.Farm,以某海上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估了风电场前排、中间和后排风力机的尾流效应、载荷及疲劳损伤特征。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风电场内部呈现出风速依次降低,湍流强度依次增加的流动特征;随着来流风速提高,前排、中间、后排风力机的疲劳损伤增大;在较高来流风速条件下,中间位置风力机叶根处和塔基处的疲劳损伤成倍增加,且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前排和后排风力机,即疲劳损伤最严重的风力机位于风电场中间区域。建议风电前期开发及后期运维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场区中间位置风力机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