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9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对微机电系统金属铜膜接触变形特征的了解和位错原子迁演的寻迹对改善工况接触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分子动力学法,对球面触点与微器件铜膜的接触变形展开研究,分析铜膜力-位移曲线对应构型演变特征,用WSDA法描述接触变形特性,并比对触点轮廓对铜膜内、外表面的变形差异。研究表明:弹性接触时,力-位移曲线的Hertz理论与MD结果吻合,而接触区铜膜两侧的位错环凸显是塑性变形始发源与侧面滑移带产生的萌芽端,也是弹性阶段后的Hertz理论与MD的力-位移曲线不吻合主因。受载铜膜的位错原子会演化为位错环,位错环构型演变有4个动态阶段:位错环萌芽期、生长增大期、繁衍增殖期、维持稳定期。随着触点轮廓增加,位错环构型也相应扩张,而位错环演化4个阶段不受外围轮廓影响。另外,受载铜膜接触区两侧滑移带蔓延处的应力较集中,亚表层应力集中度强烈依赖于触点外围轮廓尺寸。验证了WSDA法可有效描述铜膜受载时的变形特征,并随触点轮廓增加而迅速向两侧蔓延传播,与受载铜膜的应力、应变趋势获得一致。研究结果将对微观金属弹塑性变形转化的微观临界态揭示中有着重要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32.
怎样在有限的资金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展与会;怎样以最少的资金在其中表现出企业最优秀的一面?进入2003年下半年,国内外的展会与会议又开始多起来。并不仅是拥有着雄厚资本的名牌企业才能在展会中成为赢家,也许你企业的实力并不强大,但你一样可以尝到参加展会与会议为你带来的好处,因为你只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33.
许多企业都曾有过这样的抱怨,服装CAD似乎用起来并没有听起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尽管专家、媒体们对CAD的好评如潮,但服装CAD能否为更多企业所用,是否会为企业带来更直接的效益,还有待于服装企业与CAD企业的不断沟通。  相似文献   
34.
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以2,4-二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氧化、甲酯化、关环、取代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6-甲酯-2-氯甲基(或三氟甲基)-3-芳基-4-喹唑啉酮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测定了熔点,并用1H-NMR和质谱进行结构表征。进一步实验发现,该喹唑啉酮衍生物很难通过水解的方法得到相应的羧酸。  相似文献   
35.
针对惠州蓄能水电厂顶盖和水导轴承油盆盖油雾严重的问题,从水导轴承油雾形成机理及油雾泄漏路径分析原因,通过对水导油盆盖密封结构的改造和加装防油雾装置等措施,彻底解决了水导轴承油雾的难题,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其他电站水导轴承油雾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MW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规模监测和追踪任务,而移动节点的位置信息则是其应用的基础。针对这一特征,文章深入探讨了移动节点自定位算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的基本方法,讨论了定位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并对各种算法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算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文章认为三维全节点移动的定位算法将成为以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8.
通过EMC的涵义,EMC技术在雷达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角度来对这项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9.
黄波  徐宏祥  陈晶晶  朱子祺 《煤炭学报》2019,44(4):1216-1223
重介质旋流器广泛应用于煤炭分选,分选过程十分复杂,试验测试研究重介质旋流器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特性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流器内部的多相流流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分析方法(DEM)耦合技术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用Fluent软件研究了旋流器内部悬浮液速度场、密度场、压力梯度场和黏度场,用EDEM软件研究了旋流分选过程中的煤粒运动行为及分选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液压力分布和压力梯度分布径向基本对称,溢流口和底流口处压力值最低。器壁沿径向形成了压力梯度,差值逐渐增大,空气柱边界处压力梯度最大;不同尺度的煤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停留时间不同,相同密度的煤粒,粒度越小,停留时间越长。溢流中排出煤粒在旋流器中的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从底流口排出的煤粒。溢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底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短。不同的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溢流管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溢流管直径超过500 mm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空气柱,无法分选。溢流管直径为300 mm时,分选效果较好;溢流管插入深度显著影响分选精度,插入深度为160 mm时,分选密度增大,细小高密度的煤颗粒将错配进入溢流,溢流管插入深度为320~800 mm时,分选密度接近悬浮液密度,分选指标E_p=0. 084~0. 100,分选效果较好。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选精度影响较大,当底流口直径为272和306 mm时,分选密度与悬浮液密度接近,E_p值小于0.1,分选效果较好。圆柱段长度对于分选密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功能的微结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推广使用,对复合片的整体性能和某些特殊功能的要求均有提高.文章根据金刚石复合片不同使用环境的要求,结合金刚石复合片的主要性能指标,提出了功能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概念.由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不同的显微结构可反映其不同的功能性,结合其影响因素对金刚石复合片的显微结构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功能的微结构调控,可以优化和突出其磨耗性能、抗冲击性能或者耐热性能,从而满足PDC钻采工具切削齿对不同工况微环境的功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