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线性回归算法和遗传算法对钻井液常用流变模式的参数进行求解.使用线性回归拟合出幂律、宾汉和卡森模式的参数,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这三个模式的参数进行优选对比.对这两种方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对于线性模式(如宾汉模式),遗传算法和线性算法的精度大致相当,但对非线性的流变模式(即幂律和卡森模式),遗传算法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其拟合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正为了充分发挥党建促科研,科研强党建的协同作用,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制定了"以重大试验为载体,推动支部三个一建设:一个重大试验、一个先锋队、一面旗"的党建目标,实现党支部建设与科研生产无缝对接。创新党建新模式。以工作目标为引领,推动先锋队建设具体化。多目标选择,个性化明确完成目标。科研项目的成果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科研  相似文献   
43.
《Planning》2014,(6):693-699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由于采出水水质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配套处理工艺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往往导致井口注水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标。通过室内研究分析,长输管网的二次污染和外输水水质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水中还有易氧化的还原性离子和存在较严重的碳酸盐自结垢趋势,是影响井口注水水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经优化筛选,确定了结垢控制技术、电解杀菌技术、空气氧化技术的应对措施,分别研制开发出对路的处理工艺和配套的新型药剂配方体系,为新疆油田长期稳定注水从而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低渗透气藏水平井投产后产气剖面不清、裂缝贡献未知、裂缝参数难以确定等问题,以耦合的压裂水平井温度剖面预测模型作为正演模型,基于Si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建立了分布式温度测试(DTS)数据反演模型,并对反演流程进行了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DTS的压裂水平井产出剖面与裂缝参数定量解释方法。通过模拟分析裂缝半长对温度剖面的影响发现,压裂水平井温度剖面呈不规则"锯齿状",且随裂缝半长的增加,井筒温度剖面整体升高,各级裂缝对应温度降与裂缝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对1口现场实例井的DTS数据进行了反演,基于准确的有效人工裂缝诊断,反演误差函数值达到了5×10-6,各级裂缝位置处温度误差绝对值小于0.02 K,反演获得的单井产量与井口实测产量误差小于5 m3/d,解释出的各级裂缝流量与拖动式生产测井工具实测值也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反演解释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球经历了重大的气候环境—生物种类更替,该时期皖南地区发育了一套黑色页岩,不仅可以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储层,而且为该时期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针对该套黑色页岩古环境演变及物源,前人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了研究,但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基于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对皖南地区下二叠统大隆组—上三叠统殷坑组页岩古气候和物源输入及其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开展页岩古环境演变及物源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及草莓状黄铁矿(<6 μm)指示页岩形成于温暖潮湿且波动频繁的缺氧—硫化环境,由大隆组至殷坑组,缺氧条件和古生产力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w(Th)/w(Sc)—w(Zr)/w(Sc)、w(La)/w(Sc)—w(Co)/w(Th)和w(Hf)—w(La)/w(Th)图解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页岩物源主要来自后太古代上地壳花岗岩,w(La) —w(Th) —w(Sc)、w(Th) —w(Co) —w(Zr/10)和w(Th)—w(Sc) —w(Zr/10)判别图显示页岩物源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兼具活动大陆边缘,推断其主要来自“江南造山带”;氧化还原条件和初级生产力是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6.
东道海子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二叠系平地泉组是该区烃源岩发育的重点层系。通过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生成油气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东道海子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的Pr/nC17值为0.35~1.18,Ph/nC18值为0.23~0.81,显示其生烃母质主要为混合源,既有陆地生物的贡献,也有水体生物的贡献。(2)纵向上,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质量最好,平一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81.1%,TOC平均值为1.88%,平二段的好—优质烃源岩占比为62.5%,TOC平均值为1.55%,而平三段的好—优质烃源岩仅占30.2%。平一段和平二段烃源岩主要为Ⅱ型,占比分别为66.7%和48.4%,既可生油也可生气,平三段烃源岩质量较差,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平面上,烃源岩从边缘区向凹陷区逐渐变好。(3)凹陷边缘区的烃源岩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烃源岩埋深较大,达到高—过成熟演化阶段,该套烃源岩在埋深约为2 500 m时达到生烃门限,在埋深为4 350 m处达到大量排烃门限,而当埋深大于5 050 m时,进入大...  相似文献   
47.
断层封闭性评价对油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断层封闭性演化和油气动态成藏有机结合的研究却较少。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利用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生烃热模拟产物特征、原油色谱色质、碳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建立了断层封闭性演化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揭示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层封闭性差异演化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红车断裂带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了断层上/下盘原油性质差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断层侧向对油气不封闭,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成熟阶段原油运移至上盘石炭系遭受生物降解形成高密度重质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层侧向对油封闭,对气不封闭,风城组高成熟原油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成熟原油在下盘聚集成藏。(3)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层对不同流体封闭性差异是红车断裂带油藏伴生气普遍为干气的主要原因。(4)断层封闭性演化可以划分为开启、弱封闭、中封闭、强封闭4个演化阶段,分别控制了油气散失、上盘油藏遭受生物降解、下盘油藏聚集天然气散失、晚期干气捕获4个成藏过程,前3个阶段导致成熟—高成熟阶段天然气散失,晚期强封闭阶段干气大规模聚集,形成了重质油、中质...  相似文献   
48.
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和油气生产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西段深层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其油气差异聚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集层以叠置连片的砾岩、砂砾岩及砂岩为特征,塑性岩屑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整体致密,其中砂砾岩物性最优;(2)较短的深埋时限匹配较低的古地温梯度和地层超压使得储集层整体成岩强度较弱,而砂砾岩具有相对更低的早期碳酸盐胶结及压实率和更高的溶蚀增孔;(3)背斜特殊的应力-应变机制使得转折端顶部储集层可较两翼宏观裂缝改造程度更大,且超压使得裂缝处于开启状态;(4)砂砾岩相对含油饱和度最高,而冲断带深层发育典型背斜油气藏,但整体表现为“大圈闭,小油藏”的特点;(5)背斜转折端顶部砂砾岩相较于两翼具有更优越的储集性能、更低的地应力大小及较高的构造位置,使得内部油气最为富集而成为高产油气层,而裂缝指数级递减使得两翼储集层难以富集成藏,但背斜缓翼相对陡翼油气平面延伸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