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9篇
金属工艺   209篇
机械仪表   39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2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Fe75 Al25二元系统的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等研究机械合金化过程中Fe75Al25元素混合粉的结构演变及热处理对粉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磨过程中,Al向Fe中扩散,直至Al完全溶入Fe中形成非平衡过饱和固溶体Fe(Al)。球磨过程中,Fe75Al25元素混合粉晶粒细化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球磨25h后的晶粒尺寸为6.9nm。Fe75Al25元素混合粉在球磨后的热处理过程中,由无序的Fe(A1)固溶体向有序的DO3-Fe3Al金属间化合物转变。  相似文献   
42.
以超细SiC粉(W7)为原料制备的SiC多孔骨架为先驱体,采用无压渗透工艺制备出致密、增强体分布均匀的SiC/Al复合材料.SiC-Al间存在厚度为0.3~0.5 μm的界面层,该界面层能很好地被铝液润湿,并阻止铝液与SiC的接触与反应.SiC坯体渗入铝合金后无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能够实现制品的近净成形.加入SiC后,铝合金的强度显著提高,弹性模量提高近1倍.细颗粒的SiC能更好地抑制铝基体的热膨胀.材料的热学性能可通过SiC的含量来调整,SiC体积分数介于37%至54%之间时,室温导热系数介于136 W/(m.K)至118 W/(m.K)之间,室温至100 ℃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介于9.98×10.6 K.1至7.69×10.6 K.1之间.  相似文献   
43.
采用粉末冶金结合化学沉积工艺制备Si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在SiC颗粒表面修饰不同金属(铜、镍)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状况的作用,并比较两种金属涂层各自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经表面修饰铜、镍后,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在基体和增强颗粒之间可以有效传递载荷,使得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宏观硬度和力学性能获得提高。由于基体铜和镍镀层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形成连续固溶层,从而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升更为显著,但是由于在修饰镍过程中引入少量镍磷化合物夹杂,所以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没有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4.
以氧化结合制备的SiC多孔骨架为先驱体,采用无压渗透工艺制备出致密、增强体分布高度均匀的纯铝基复合材料.SiC预成形坯渗入纯铝后无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加入SiC后,铝基体的强度提高至300MPa以上,弹性模量提高至120GPa以上且随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可通过SiC的含量来调整,当SiC的体积含量介于39%至62%之间时,室温至100℃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介于12.9×10-6/℃至9.11×10-6/℃之间.  相似文献   
45.
1 INTRODUCTIONThemotivationfortheresearchoncolloidalmet alparticlesstemmedfromtheiruniqueelectro opticaland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13] .Duringthe pastfew years,aflurryofactivityhasbeendirectedto wardsthepreparationofnanosizedmetallicparticlesduetolargeenhancementinthephysicalpropertiesofnanostructuredcompositescomparedtothebulk[4 6 ] .Therefore ,size dependentchangesinband gapener gy ,excited stateelectronicbehaviorandopticalspec traaregenerateddrasticallyfromthoseknownforthemolecularan…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W,Ni—Fe合金纳米晶,选择主盐浓度、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等4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探索了多因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Ni—W,Ni—Fe合金纳米晶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主盐浓度和操作条件,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Ni—W,Ni—Fe合金纳米晶;主盐钨酸纳对于Ni—W合金沉积影响最大,而硫酸铁对Ni—Fe合金沉积影响极小;两种合金纳米晶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且表面光亮,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47.
纳米W-Cu粉末的均相沉淀法制备及其烧结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湿化学工艺--蒸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WO4·2H2O/Cu2WO4(OH)2均相沉淀物,然后煅烧、还原,得到含Cu 30%的W-Cu复合粉.将该复合粉压坯在H2气氛中于不同温度下烧结后,对烧结体的微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蒸氨均相沉淀法制备的W-Cu复合粉体具有纳米粒度和均匀的化学组成,其烧结活性高,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即可达很高的致密化程度.由上述W-Cu粉体所制备的烧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8.
添加稀土对机械合金化制备Cu-Ag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Cu-Ag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Cu-Ag-Re合金.采用XRD和H800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稀土的加入对Cu-Ag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并研究Cu-Ag-Re合金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电阻率等性能.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有利于Cu-Ag机械合金化的进行,在Cu-Ag合金中添加稀土,可以使材料获得较好的硬度和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49.
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高度择优取向的Al掺杂ZnO(ZAO)薄膜,并对薄膜在纯氩气中进行了400~600℃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仪和四探针测试仪等对退火前后薄膜进行了表征和光学、电学性能研究.研究表明,纯氩气中退火处理对ZAO薄膜的晶体、光学和电学性能有影响.原位沉积的薄膜电阻率2.59Ωcm,可见光区透过率约70%.500℃纯Ar气氛中退火1h后,ZAO薄膜的平均晶粒有所长大,薄膜内应力达到最小,接近于松弛状态;薄膜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从70%提高到80%左右;而薄膜的电阻率变化不明显,从2.59Ωcm降低到1.13Ωcm.  相似文献   
50.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制备W-20Cu(vo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球磨时间的W-20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进行表征,并对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20Cu烧结体的组织越来越均匀,Cu相分布也越来越均匀.W-20Cu烧结体密度、收缩率、硬度、抗弯强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球磨20h的W-20Cu复合粉烧结体热导率达到峰值(130.61 Wm-1K-1),继续球磨,热导率减小.综合考虑所有研究结果,通过机械合金化所制备的W-Cu复合粉体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综合物理性能的W-20Cu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