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以纯Ni、Al和Si块为原料,采用真空熔炼方法制备了Ni3(Al1-xSix)(x=0、0.1、0.2、0.3)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对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3(Al1-xSix)合金的主要物相为Ni3Al及Ni3(Al, Si)固溶体;合金元素Si的引入,细化了材料晶粒,晶粒尺寸在27.4~73.6 nm之间,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随Si含量增加,Ni3(Al1-xSix)合金硬度和断裂韧性提高,当x=0.3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726 HV0.5和8.35 MPa·m1/2。  相似文献   
42.
带锈钢筋再碱化过程中的电极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带锈钢筋在再碱化过程中的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结合模拟实验考察了电极表面发生的各类反应的可能性;研究了Li+离子对钢筋电极过程的作用,同时考察了带锈钢筋混凝土再碱化后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再碱化过程中,钢筋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与钢筋表面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当电极表面存在锈蚀层时,再碱化过程析氢反应和氧化铁的还原同时发生,并使表面氧化层的价态逐渐降低,并有可能在电极表面形成金属铁.Li+的存在会改善钢筋电极铁与其氧化物之间氧化还原的可逆性,但对带锈钢筋混凝土再碱化后的耐蚀性作用不明显.再碱化对带锈钢筋混凝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结合宏观断裂理论和微观位错塞积理论,研究了γ-TiAl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应用一种位错分布模型对γ-TiAl合金微裂纹成核和开裂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应变能密度理论的S准则,研究建立γ-TiAl合金的失稳开裂判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位错塞积模型和S准则对TiAl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进行判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进行了常温和550℃下Ti-43Al-8.5V-Y合金的静态拉伸试验,分析了β相的引入对γ-TiAl基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元素促使球状α_2相和条带状β相的形成,β相提高了材料的高温塑性同时降低了材料强度;Ti-43Al-8.5V-Y合金常温拉伸断裂的主要形式是准解理断裂,存在部分穿晶断裂,晶间的β相断裂是合金破坏的主要原因;孔洞的增殖以及与穿层裂纹的相互连通是该合金高温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Vanadis 4 Extra模具钢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硬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1 020℃时硬度最高;残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冲击韧性变化趋势相反,在500℃回火后,硬度达到最高值62.1HRC,而冲击韧性达到最低值50.1J/cm~2;磨损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变化不大,但在600℃时急速增大。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孔径约50 nm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中生长Cu纳米线,经过高温原位加热XRD实验,证实了其热膨胀系数约2.6×10-5 K-1,稍大于块体Cu,与文献中Cu纳米线近似为零的热膨胀系数有明显的区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后得出结论认为:基于模板生长的Cu纳米线,其晶格完整程度是决定热膨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用不同碳源对LiFePO_4的碳包覆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方法结合原位碳包覆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对碳化过程和包覆LiFePO4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源的热解过程中,由于分子量和结构的不同,分解温度和碳化产物的结构也不相同;不同碳源的碳包覆对LiFePO4的晶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碳包覆层结构的差异所包覆改性的LiFeO4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能.文中还讨论了不同碳源对碳包覆后LiFePO4/C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一种合成LiFePO4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共沉淀原理和腐蚀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合成LiFePO4的新方法.对新方法合成路线中的反应物、添加物以及热处理条件作了实验分析,并用XRD分析了LiFePO4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分布,用SEM分析了形貌,用充放电测试技术分析了材料的比容量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在合成中不引入其它杂质离子,避免了常规共沉淀合成工艺中过滤.洗涤等过程对LiFePO4前驱体的不利影响.用新方法制备的LiFePO4晶粒分布在20-70 nm,在0.1C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47 mAh/g.新方法有利于对LiFePO4的Mg2 掺杂改性,明显地提高LiFe1-xMgx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9.
β/γ三相钛铝合金Ti-43Al-8.5V-Y的应变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i-43Al-8.5V-Y合金进行了常温、550℃和700℃高温应变疲劳试验,研究应变幅值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Manson-Coffin公式推导出应变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式,通过断口分析揭示材料的高温应变疲劳断裂机理。研究表明:Ti-43Al-8.5V-Y合金在高应变幅下呈现快速循环硬化特征,在低应变幅下有轻度的循环软化特征;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材料塑性有所增加;高温下晶间的β相脆断是合金应变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电池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能源,随着家用电器和电子、广播、电视音响、通讯、影像设备和器材的日益普及,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如1947年,全世界电池的销售仅5亿美元,80年代初增长到100亿美元,而现在则近达300亿美元,而且增长速度不减。电池以其独立、便于携带,给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由于技术和电池自身的条件约束,还没有一种电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