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动态流量法校准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于提高真空规的校准精度、实际结构最佳参数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动态流量法校准系统中各误差因素的分析,指出蒙特卡罗法是目前一种比较全面的分析力法;并运用此法跟踪了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过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校准室球内分子流场的分布状况。从定量的角度,选择了真空规的校准区域,建立了校准室校准区域上的压力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修正公式,为全面综合地进行误差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由兰州物理研究所刘玉魁同志撰著的《真空系统设计原理》一书,即将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真空工程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国内外有关真空系统设计最新成就的荟萃。 此书共七章,约29万字,插图近200幅,参考文献近百篇。内容包括:真空设计基础知识;真空装置中所用抽气手段、真空计、结构材料的选择方法;真空管路计算;真空元件的结构及计算;真空室的设计;真空系统设计与计算;真空系统调试等。书中重点论述了真空系统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时所必要的公式,数据、图表,以及各种真空元件的典型结构。 作者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  相似文献   
43.
一、引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真空计量一级站赴西欧考察团一行六人于l987年9月访问了意大利国家计量研究所(IMGC 都灵)。IMGC(ISTITUTO DI METROLOGIA“G.COLONNETTI”)是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领导下的国家一级研究所,是欧洲重要的计量中心。创始人是 G.Co-lonnetti,因此,研究所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全所110人,年平均经费300万美元。该所保  相似文献   
44.
Komak.  S  李旺奎 《真空与低温》1989,8(2):14-16
介绍了一种新的超微型电离规的结构、特性和应用情况。这种规尺寸小,灵敏度高,并具有很宽的量程。适用于检测局部漏孔,也适用于10K的冷系统,在10~(-3)帕到10~(-3)帕范围内存在正比关系,所测数据偏离线性程度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45.
研制成功的动态流量法超高真空标准装置是一台用来校准真空规的绝对真空计量标准。装置由校准系统、微流量计系统、抽气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校准系统采用四球结构 ,校准球室直径为50 0mm。极限真空度为 6 5× 10 - 9Pa ,校准范围为 10 - 2 ~ 10 - 7Pa ,不确定度为 3% (10 - 2 ~ 10 - 6 Pa)和10 % (10 - 7Pa)。  相似文献   
46.
真空计的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真空计的发展历史和使用需求,通过对国际上近几年的真空计新产品的分析可知,目前常用真空计具有向小型化、一体化、集成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小型化是指真空计的体积越来越小,一体化是指真空计电路部分与规管集成为一体,集成化是指将多只真空计组合为一体,系统化是指将真空度的测量与控制相结合,智能化是指真空计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保护、自动操作和数据处理等综合处理功能。这些趋势是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电容薄膜规的国外研究概况、热流逸现象对真空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与经验公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说明了减少热流逸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瑞士科学家赫弗尔(R.A.Haefer)曾任瑞士物理基础部负责人,现为该部和奥地利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心顾问。他曾发表了有关真空技术、电子显微镜、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低温物理等方面的论文80余篇,并出版了“低温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两本书。1981年出版的德文“低温真空技术”一书是一本很具特色的专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用低温手段获得真空的技术,并对低温真空容器巾的非平衡态气流理论作了深入探讨。这  相似文献   
49.
一、绪论 空间探索、宇宙模拟、聚变反应、表面物理、材料研究和低温技术等尖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给予真空技术以巨大的推动力量。六十年代标志着真空技术进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极高真空(10-11-10-15乇)领域。 六十年代以来的十多年间,超高真空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极高真空获得有了迅猛的发展。1962年在双层壁深冷抽气系统中获得了推测为8×10-15乇的极高真空 (1,2)。随后,诸如采用深冷冷凝泵(3,4)绝对冷凝泵(5)、深冷分子筛吸附录 (6)、深冷霜吸附录(7)、吸气离子泵(8)、冷冻升华泵(9)等先进抽气手段的系统,都获得了≤10-12乇的水平。 …  相似文献   
50.
日本的极高真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旺奎  刘强 《真空与低温》1993,12(3):152-156
介绍了去日本考察的情况。其内容涉及极高真空获得,极高真空测量。在极高真空获得方面,集中于降低出气量;在极高真空测量方面,集中于降低电子激励解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