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0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41.
嘉陵江与长江交汇水流顶托效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支河流交汇是河流水系发育与演化的重要形式,在河流交汇区常发生水流顶托现象。水流顶托显著影响着干支流交汇区水位、水面比降及床面切应力特性,从而制约着交汇区水沙运动特性及河床演变过程。本文以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区为例,基于实测资料与不同组合干支来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突出分析了不同干支来流条件下典型区域水位、水面比降及床面切应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嘉陵江对长江的顶托作用随汇流比的增大而增大,长江上游水面比降随汇流比增大而减小,床面切应力随汇流比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2.
明渠水流交汇区流动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天然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支交汇河流,在干支流交汇处,水流结构变得十分复杂。通过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了入汇角为30°时,支流斜接主流入汇型河道的三维水流结构。试验表明:入汇上游受支流顶托影响,产生一定的壅水,出现低速区,而对侧由于束水作用产生高速区。在入汇一侧下游较短的距离,产生回流现象,并形成分离区,而在下游一定范围内,靠支流入汇侧出现水流高速区,并形成二次流结构。交汇区水流流动主要有水流分离区、高流速带、低流速带及剪切面等。  相似文献   
43.
山区河流受季节性水文条件及产沙过程的影响,水沙条件变化频繁。尤其是暴雨山洪频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从而引起河床急剧调整。本文以龙溪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天然河道的地形、床沙组成及来水来沙特性,开展了系列水沙模型试验,突出分析了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河床响应。试验包括不同流量下清水冲刷和恒定流量下改变泥沙补给条件两种对比方案。以泥沙起动条件的沙莫夫公式判定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断面泥沙起动流速和水流运动平均流速的关系,揭示了不同断面间泥沙冲淤特性及河床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道沿程水位变化及致灾范围,对比分析表明,龙溪河在清水来流条件下,即使通过最大流量300m3/s,洪水位也未超过龙池镇堤防高程,即清水来流条件一般不会影响龙池镇的防洪安全。若大量泥沙下泄至主河道,龙池镇段由于河床比降变缓与河道展宽等床面形态的变化,水流平均流速显著降低,携沙能力减小,引起大量泥沙淤积,致使水位陡增,甚至出现漫滩现象,存在显著的防洪安全隐患。随着泥沙补给量的不断增加,河床不同区域输沙动力的调整制约了泥沙的输移距离,从而引起局部区域河床的淤堵,并导致洪水位的增加,甚至产生漫滩洪水并诱发洪水灾害。研究表明,山区河流泥沙补给对河床响应及水沙灾害具有重大的影响,来水来沙变化下的水沙运动致灾机理急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4.
卵砾石河道摩阻流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槽试验,采用6种方法: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外延雷诺应力分布法、三维紊动能法、垂向紊动能法、韩其为经验公式法和拖曳力系数法,计算了卵砾石河床的摩阻流速。以韩其为计算摩阻流速的经验公式为标准,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参数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水力和床面条件下各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2种可行的计算途径:光滑床面条件下各方法计算摩阻流速所得结果最大均方差为2.15,其中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较准确,三维紊动能法计算值普遍偏小;相对粗糙床面条件下各方法计算摩阻流速的结果均方差最大达到8.84,其中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和三维紊动能法较准确。  相似文献   
45.
坡面产流模式的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面产流是土壤本身特性与外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在分析坡面产流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某些相似的基础上,利用径流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小流域坡面产流量的三层前向网络模型(BP算法),并显示了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6.
推移质输沙率神经网络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协康  方铎  曹叔尤 《水利学报》2000,31(9):0074-0079
本文在分析推移质输沙率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概化为一种非线性的输入输出泛函关系。而后以人工神经网络作用原理建立了推移质输沙率的反馈网络模型。在变坡水槽中铺设天然沙,进行了九组不同流量、坡降及床沙组成的恒定流推移质输沙率试验。对每组试验过程连续接沙,称取并记录每次接沙时间、输沙量及其最大粒径,直到床面粗化稳定为止。以此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及模拟,显示了该推移质输沙率反馈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7.
物理基础的坡面雨滴溅蚀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雨滴溅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利用因次分析,导出了雨滴溅蚀量的定量表达式,借助雨滴溅蚀有效径流深对溅蚀公式进行简化并分类,根据实验资料对坡面雨滴溅蚀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通过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ADV),研究了入汇角为30°时,支流斜接主流交汇区及其附近的三维水流结构,获得了不同主支汇流比下的三维流场及其脉动特性.试验表明:在交汇区三维流场中,产生了回流分离区,其中并伴随环流结构,大大改变了单一明渠中的流速分布及脉动特性.在入汇口下游主流右侧(入汇口一侧)水流脉动强度在z/h=0.2处易出现极大值,其形成机理还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49.
物理基础的坡面雨滴溅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面雨滴溅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利用因次分析,导出了雨滴溅蚀量的定量表达式。借助雨滴溅蚀有效径流深对溅蚀公式进行简化并分类。根据实验资料对坡面雨滴溅蚀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非均匀沙床面粗糙度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协康  方铎  姚令侃 《水利学报》1999,30(7):0070-0075
本文在分析非均匀沙床面颗粒随机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对床面颗粒暴露度函数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简化颗粒的排列方式,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初始及粗化床面糙度的分形特征,结合实验资料讨论了床面糙率n与糙度分维数D的关系,并与床面糙率n和代表粒径(d50、d90)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初步认为对于初始床面分维数与床面糙率具有更好的相关关系,而粗化床面两者代表性基本一致,为更好地研究床面糙率、泥沙起动及其输沙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