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苏达  王树文 《影像技术》2012,24(3):46-48
城市的发展必然引起城市建成区域的扩张,随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时相RS技术和GIS数据统计技术监测城市建成区的扩张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以监测天津市中心城区以及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对天津市城市建成区的扩张进行分析,监测城市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2.
提取板蓝根多糖并测定其含量和摩尔质量分布。板蓝根生药粉经石油醚脱脂和95%乙醇多次回流提取(得到模拟板蓝根制药残渣)后,再用水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以中空纤维膜分离除杂后的板蓝根多糖提取液并测定各分离液中多糖含量,计算多糖摩尔质量分布。结果表明:板蓝根生药粉中醚溶和醇溶物质质量分数为4.89%;连续水提3次、提取温度95℃、每次1.5h,第1次提取料液比为1:9(g/mL),后两次均为1:7(g/mL),3次提取多糖得率分别为7.34%、4.65%和3.12%,总得率15.11%;生药粉直接水提3次,多糖得率分别为6.51%、6.04%和5.69%,总得率18.24%;板蓝根多糖摩尔质量主要分布在2×104~5×104g/mol之间,摩尔质量在1×104~1×105g/mol范围内的质量分数为90.8%。大庆地产板蓝根中多糖含量丰富。多糖摩尔质量分布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避免了反复分离、提纯带来的繁琐操作和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43.
用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球载雷达模拟训练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球载雷达模拟训练系统效能评估,能够了解达到规定目标的程度和发现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为根据,构建了球载雷达模拟训练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熵权FAHP法,对系统中主要指标进行了评估,并对比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参数,结合算例给出了最终的评价结果,为合理评价该系统效能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一种基于SVM的多变量企业财务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支撑向量机这一通用学习机器引入企业财务预警中,克服了以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中需要大量样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在小量样本情况下,实现企业财务数据与企业的运营状况映射关系的方法,还探讨了支撑向量机在企业财务预警中应用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并给出了实验设计和验证。  相似文献   
45.
段伟  王树文 《山西煤炭》1997,17(4):39-40
介绍重介分选槽底衬板连接方式的改进。原连接方式的焊接,改进后采用内六角沉头螺栓连接,使衬板更换时间缩短近一半,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6.
采用连续驱动摩擦焊技术焊接纯铝1060/Q235低碳钢异质接头,开展两个周期(30天/60天)热电耦合实验(静载392 N+高温300 ℃+直流60 A),研究热电耦合对铝/钢异质接头焊缝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界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态接头界面径向金属间化合物(IMCs)层厚度不均匀,中心区域无明显IMCs生成。热电耦合30天后界面中心生成宽度为0.3~0.5 μm且以颗粒状由钢侧向铝侧弥散分布的IMCs层,整体拉伸断裂在铝母材的热力影响区。热电耦合60天后IMCs层与钢侧之间出现腐蚀沟槽,IMCs破碎,钢侧无裂纹产生,铝侧形成大量由IMCs层向铝母材内部扩展的裂纹和孔洞,焊缝及裂纹尖端处成分偏析,整体拉伸断裂在焊缝处。界面腐蚀和失效速率与界面IMCs层的厚度成正比,即vcenterv1/2Rv2/3R。由于原始态接头界面组织不均匀以及热电耦合实验过程中界面不同位置组织生长速率的差异,使得热电耦合后接头界面2/3R位置出现不同断裂形貌的分界线,2/3R内侧以准解理断裂方式为主,2/3R外侧为韧窝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47.
新型铜基弹性Cu—Ni—Al系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沉淀硬化型铜基弹性合金Cu-Ni-Al系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新型三相逆变器及其调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相不带或带有很小直流连接电容的逆变器,介绍了仅通过改变相应的调制波来消除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的重构SPWM技术。该逆变器采用了调制波重构技术,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输出电压的谐波,同时减小了直流输出滤波器的尺寸。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比较了基于调制波重构技术的新型变换器和基于传统技术的变换器的性能,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9.
反作用轮扰动对三轴稳定地球同步卫星姿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带动量部件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利用GOES-8卫星和RWA-15型反作用轮的有关数据,研究星体和反作用轮之间的力学关系,分别在不含有反作用轮、含有反作用辁但不考虑反作用轮静动态力矩扰动、含有反作用轮并且考虑静动态力矩扰动的三种情况下分析了反作用轮的力矩扰动对三轴稳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姿态的影响,最后归结到滚动-俯仰-偏航角三个姿态角的偏差上面来。  相似文献   
50.
铜及铜合金的微连接可在航空技术、电子技术及能源技术等方面广泛应用,但材料的软化温度高、薄板焊缝区塑性金属减少带来的摩擦产热减少、薄板比表面积增大带来的传热速度快等问题,使得微搅拌摩擦焊接(Micro friction stir welding,μFSW)工艺过程易产生焊接缺陷而不利于接头成形。以0.6mm厚的超薄板H62黄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接焊接试验研究,深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进而优化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工艺过程中温度、轴向力和横向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艺优化后的焊缝成形良好,接头最大抗拉强度达370MPa,约母材(Basemetal,BM)的92.5%;焊缝处的热影响区(Heataffectedzone,HAZ)、热机影响区(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TMAZ)、焊核区(Nugget zone,NZ)存在明显的分界线,且NZ在横向和纵向上晶粒形状和尺寸存在不均匀性,NZ硬度最高约为155.4HV(约BM的119.5%),断裂失效易发生在硬度最小的位置(Advancingsideoftheweld,AS),其失效机理为韧性断裂。在μFSW过程,稳定的轴向力和横向力可提供适当的热输入量以及更好的挤压和搅拌作用,从而得到性能良好的焊缝。通过对高熔点铜及其合金超薄板的搅拌摩擦焊的基础研究,从而为微连接技术的材料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