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94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241篇
化学工业   4169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54篇
建筑科学   64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4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0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2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6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0215A光泽度测试方法的研究,总结出快速、准确测量光泽度的方法和条件。重点研究了样件冷却时间、环境因素、测试点及入射光测试方向对光泽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样件冷却30 min后测试结果准确性好;对测试样件的擦拭带来的磨损会降低测量值;同一样件上不同点的光泽度存在差异;平行于树脂成型过程中流动方向上的光泽度测试值较高。  相似文献   
42.
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及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SMB)并作为环氧树脂(E-51)韧性固化剂。测定了SMB的酸酐值;采用红外光谱对SMB及SMB/E-51固化物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该SMB/E-51固化体系的热性能;比较了不同配比的SMB/E-51固化产物在150℃经过不同时间后的剪切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了SMB与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SMA)分别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时所得的固化产物的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该固化剂的酸酐值为0.356 mol/100 g。E-51/SMB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最大失重速率温度(Tmax)达430℃;当E-51/SMB的质量比为1/1.2时,固化产物表现出较佳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150℃下保温36 h后,对不锈钢的搭接剪切强度达到15.40 MPa,高于在相同条件和最佳配比下的E-51/SMA固化产物;且E-51/SMB固化体系的韧性也优于E-51/SMA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43.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核-壳结构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进一步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MMA-co-GMA)作为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屈服应力逐渐降低;相容剂P(MMAco-GMA)的引入没有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拉伸强度。DMA结果表明,随着P(MMA-co-GMA)中GMA含量的增加,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上升,MBS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TEM测试发现P(MMAco-GMA)加入后,核壳粒子在PLA中分散得更加均匀。对形变区的SEM观察发现MBS橡胶粒子发生空洞化,基体发生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4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混物(PA6/SMA/N-PMI),并利用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SMA用量对PA6/SMA/N-PMI共混物熔融结晶行为、热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最大分解温度较纯PA6有较大提高;SM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结晶度以及熔融焓均先降低再升高;当SMA用量为5份时,共混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热变形温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3.8、3 053 MPa及61.3℃,较纯PA6分别提高了25.1%、28.0%及19.0%;拉伸强度在SMA用量为7.5份时达到最大值81.4 MPa,较纯PA6提高了17.1%。  相似文献   
45.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加入玻纤(GF)制备高性能ABS/GF复合材料,研究了自制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相容剂的加入,使得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等性能明显提高,同时,还能明显减少浮纤,提高复合材料的光泽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该相容剂与玻纤的相容性良好,并趋向于分布在材料表面。  相似文献   
46.
苯乙烯抽提技术(STED)配套乙烯工艺可降低上下游装置的能耗物耗,提升二甲苯品质,裂解副产物苯乙烯有燃料级提升到化学品级,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日益成熟,装置运行稳定,不会对上下游工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7.
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单体,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三氯化铁(FeCl3)-丁二甲酸(SA)为复合催化体系,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ATRP)法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溶液聚合,得到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采用红外、核磁表征共聚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体系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SAN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在n(AN):n(St)=50:50、n(EBiB):n(FeCl3):n(SA):n(VC)=1:1:2:1、反应温度为75℃时,聚合反应速率最快,SA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小于1.25(单体转化率大于30%之后),此时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48.
刘善和 《精细化工》2014,(9):1165-1168
4-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有机反应,被称为超级催化剂。该文以4-氰基吡啶和苯乙烯为原料制备DMAP。优化得到反应条件为:4-氰基吡啶与苯乙烯摩尔比为1∶1.2,使用质量分数为40%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2 h裂解中间体,并回收了苯乙烯,反应产率达73.8%。产品通过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  相似文献   
49.
赵秋蓉  张慧茹 《电镀与涂饰》2014,33(20):874-877
在H2SO4/H2O2混合液中对ABS塑料进行表面粗化,然后进行化学镀银,再用FeCl3溶液氯化镀银层,制备出心电图仪(ECG)用一次性Ag/AgCl电极。研究了活化时间和装载量对化学镀银增重及电阻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分别用四探针法和冷热循环法测试了镀层表面的方块电阻及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粗化处理后的ABS塑料表面粗糙度增大,亲水性增加。适宜的活化时间和化学镀银装载量分别为5 min和80 cm2/L。此条件下制备的化学镀银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力强。氯化前后镀银层的导电性均良好,表面方块电阻分别为30 mΩ/□和53.6 mΩ/□。测得Ag/AgCl心电电极的交流阻抗≤3 kΩ,直流失调电压≤100 mV,内部噪音≤150μV,模拟除颤恢复≤3 kΩ,偏置电流耐受度≤100 mV,符合国家医药行业YY/T 0196–2005标准。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ABS塑胶制品表面真空镀金黄色氮化锆镀层的工艺,主要包括除油、亲水、粗化、中和、预浸、沉钯、解胶、碱性镀镍、焦磷酸盐镀铜、硫酸盐镀铜、镀镍、镀铬和真空镀氮化锆。采用该工艺制备的氮化锆镀层为光亮的金黄色,结合力、硬度和耐蚀性等性能满足不同环境的正常使用要求,可应用于家电和电子产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