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96篇
综合类   185篇
化学工业   352篇
金属工艺   181篇
机械仪表   139篇
建筑科学   290篇
矿业工程   168篇
能源动力   81篇
轻工业   183篇
水利工程   143篇
石油天然气   71篇
武器工业   43篇
无线电   1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9篇
冶金工业   78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4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逐渐出现多平台共存的现象,为了能够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平台,设计了一款以BPA为数据基础,使用Qt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的跨平台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软件,其中Qt实现图形界面和数据管理,Matlab实现无功优化计算功能。以面向对象的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软件的开发,集成了BPA数据解析、网络拓扑分析、潮流计算、无功优化、结果对比等功能。由于采用跨平台的设计理念,为日后的升级维护带来极大方便,也增强了软件的通用性,该软件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在高压大功率DC-DC场合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为了解决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的输入不均压问题,探究了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输入侧分压不均和输出侧分流不均的根本原因,研究了该型变换器负载大小对输入均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负载大小和输入不均压程度的关系公式;基于这种分析,提出了通过均压电阻强制给定负载的方法实现输入均压,从而实现了该型变换器的控制简化.文章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运用该方法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输入电压不均压程度控制在输入电 压的2%,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3.
为了对工作人员在野外通信盲区进行实时追踪定位,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追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手持定位导航终端、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监控平台与数据库组成,实现了野外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数据通信、路径查询、紧急报警等功能,提高了野外勘查路径的精准度与勘查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野外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4.
基于匹配追踪的稀疏分解方法原理简单,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广泛,但其计算量大,重构精度也不够理想。针对此问题,利用水下目标回波信号的块稀疏特性,提出了水下目标回波的块信号稀疏分解方法。首先基于水下目标回波和块稀疏信号的基本理论,结合回波信号仿真结果,分析了水下目标回波信号的块稀疏特性;然后,充分考虑回波信号本身的稀疏结构,利用信号分块和原子分块的思想,针对水下目标回波提出了块信号的稀疏分解和块匹配追踪重构算法,并从理论上对其计算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重构精度。  相似文献   
45.
基于固体力学理论,建立6061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FSW)全过程热力耦合模型,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网格自适应技术和质点跟踪技术模拟研究FSW全过程金属流动行为,揭示搅拌区金属材料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搅拌区周围材料主要以旋转绕流及层流的形式向搅拌头后方迁移。上层金属有向下螺旋运动趋势,中部金属有先向上螺旋运动而后向下螺旋运动行为,在靠近焊件底部,金属材料则主要以层流的形式向搅拌头后方迁移。  相似文献   
46.
螺栓连接结构的载荷分配比例和螺栓与被连接件间的轴向相对刚度密切相关。为了更准确地求解螺栓连接结构中螺栓与被连接件间的轴向相对刚度,基于被连接件垂直于螺栓轴的各受压层压应力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形式下的轴向压缩变形量解析式,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提出了被连接件压缩变形体起始直径的修正公式及轴向压缩变形量的修正解析式。通过提取仿真应力值,对压应力理论修正方程、压应力仿真拟合方程进行积分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用仿真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被连接件压缩变形体轴向压缩变形量与用理论修正方程计算得到的变形量的误差小于2.5%,这说明用仿真拟合方程求解被连接件压缩变形体的轴向压缩变形量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修正起始直径与夹紧长度、螺栓头与螺母支承面直径呈线性关系。压应力非均匀分布下,用被连接件压缩变形体轴向压缩变形量的修正解析式求解螺栓与被连接件间轴向相对刚度时,误差小于2%,表明该修正解析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螺栓与被连接件间的轴向相对刚度。在修正起始直径的基础上,基于被连接件各受压层压应力非均匀分布的轴向相对刚度计算结果比基于均匀分布的更准确。研究结果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准确分析螺栓的受力情况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7.
根据国内外核电厂主管道上沉积源项的运行经验数据,分析了两种主要核素Co-58和Co-60的沉积活度随电厂运行时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回路活化腐蚀产物源项计算软件预估了华龙一号的活化腐蚀产物沉积源项。在参考国内广泛运行的M310机型设计源项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给出了华龙一号活化腐蚀产物沉积源项的设计源项和现实源项,并与国内二代核电机组和国际三代核电机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者均处于同一量级水平,华龙一号与国际三代核电机组相差不大,且优于国内二代核电机组。分析结果显示本文预估的沉积源项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活化腐蚀产物源项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扫描电镜、霍普金森压杆和拉伸试验机等仪器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高碳硅锰钢的组织、变形程度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淬火温度提高,试验钢中残留碳化物数量减少,在880 ℃时,试验钢的残留碳化物全部溶解。动态力学试验后,880 ℃淬火试样因残留碳化物固溶,动态强度增幅较小,对应变速率不敏感,由均匀变形转为破碎。绝热剪切带内和远离绝热剪切带的区域均存在孔洞,远离剪切带区域的孔洞无序分布,且伴随有均匀分布的碳化物。靠近绝热剪切带区域的碳化物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且绝热剪切带内部的孔洞沿着热量传播方向扩展,形成沿剪切带分布的裂纹。  相似文献   
49.
为了深入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样能量演化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的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耗散能与循环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次数变化的演化方程。结果表明:1)随着循环加卸载应力等级的提高,耗散能Use和塑性变形能Ue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2)岩样在第3种循环加卸载模式下,整体上耗散能Use和塑性变形能Ue表现出"U"形变化的规律,在第Ⅰ级和第Ⅱ级循环荷载下强化效应突出,而在第Ⅲ级和第Ⅳ级循环荷载下扰动效应突出;3)循环加卸载上限应力不变,下限应力减小时,循环荷载对岩样的损伤效应比其强化效应明显;4)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样的耗散能Use与循环荷载应力等级、循环次数相关,可以采用非线性曲面较好的拟合,这为采用耗散能Use来定量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的损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对LNG气化站、调压站及LPG储配站合建进行可行性及其合理性分析,指出其需遵循规范的要点及其差异,着重讨论各类工艺区内部防火间距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站合建、集约布置以减少燃气设施占地面积,并针对厂站的消防安全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