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0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51.
以北康盆地为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性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在厘清区域构造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发育特征,提出了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地层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各层序界面在地震上可见明显的削截或上超反射特征,钻测井上表现为测井曲线形态或岩相组合的突变。新生代以来南海周缘不同构造事件及其响应对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阶段的准确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北康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断拗期(I幕和II幕)、转换期、拗陷期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断拗期,断裂体系发育,以浅水沉积为主;转换期,盆地隆升,以内部短距离搬运物源为主;拗陷期,断裂体系活动微弱,发育深水沉积体系。相应地,南沙地块新生代发育漂移前、漂移期、碰撞期、漂移后等4期构造层序:漂移前期,发育一系列地堑或半地堑结构;漂移期,随着南海扩张作用,逐渐与北部陆缘分离,远离大陆物源,向南漂移,发育碳酸盐岩;碰撞期,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南海扩张作用终止;漂移后期,发生快速沉降,进入深水沉积环境。本文研究可为北康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对整个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和沉积充填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2.
研究烟草纤维的形态,并对烟草浆的湿部电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浆中纤维含量较少,短纤维的含量也不高,烟末和杂细胞含量较高。随着pH值的提高,烟草浆中溶胶物质的阳离子需求量随之增大,pH值由4.8升高到10.0时,阳离子需求量由0.07meq·L-1升高到0.28meq·L-1,增加了300%,但Zeta电位则由-5mV降低到-9.9mV,降低了70%;随着离子浓度、浆浓和打浆度的增加,烟草浆中溶胶物质的阳离子需求量和Zeta电位都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3.
湖底扇是中国国内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了解了中国国内湖底扇的研究历程,梳理了湖底扇概念、成因分类、相带划分等不同观点,总结了湖底扇层序发育位置、主控因素和储层物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综合分析基础上认为,湖底扇是指沉积物以重力流方式堆积在湖盆浪基面之下的地质体;可划分为滑动/滑塌型、碎屑流型、浊流型、洪水型(或异重流型)和混合型(重力流-牵引流型)5种成因类型;4个亚相和10种微相的相划分方案相对合理;按断陷、拗陷和前陆三种盆地类型总结了湖底扇发育的主控因素;指出不同地区湖底扇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差异性;并就湖底扇形成机理、有利砂体和有利储层综合预测方面提出了后续研究建议。对未来湖底扇深入研究及指导勘探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针对异重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海洋环境,对古代陆相拗陷湖盆异重流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甚少。为此,以塔北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三叠系TⅡ油组的异重流沉积。结果表明,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研究区TⅡ油组发育2种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序列,均由1个向上变粗和1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单元构成,发育大量爬升波纹层理和沙纹层理,其中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突变,发育冲刷面,而另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渐变,反映了洪泛能量的差异。研究区异重流主要来自西南部与东北部2个方向,其中,西南部异重流居主导地位,分布范围广,延伸距离长,垂向上多期异重流沉积相互叠置。该区异重流具备洪水重力流的特征,其形成与洪泛密切相关,受气候、构造活动、湖平面、物源等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5.
通常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中一旦出现硅化现象,储层物性就会遭到破坏,难以存储油气。但有学者发现,由碳酸盐岩完全蚀变而成的硅质岩同样发育溶蚀孔洞,并且有油气发现。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中硅质来源、硅质与储集空间的关系及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等问题尚无系统研究,碳酸盐岩发生硅化后,储层孔隙度如何变化很难回答。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岩石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硅质来源及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等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溶蚀的硅质岩可以作为储集层。碳酸盐岩中的硅质主要为交代成因,富硅质的热液从基底通过大断裂进入碳酸盐岩地层,对原始碳酸盐岩进行溶蚀,产生硅质胶结、交代作用以及对碳酸盐岩蚀变而来的硅质岩进一步溶蚀;总体上,硅化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演化可划分为(1)碳酸盐岩高孔阶段、(2)硅质碳酸盐岩中孔阶段、(3)碳酸盐质硅质岩低孔阶段、(4)硅质岩中孔阶段、(5)硅质岩高孔阶段5个阶段;热液活动存在多期性,在沿大断裂分布的硅质岩中可以找到物性较好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