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57篇
机械仪表   94篇
建筑科学   106篇
矿业工程   70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66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8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早龄期混凝土路面板非线性温度场下温度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君  祁锟  张明华 《工程力学》2007,24(11):136-145
给出了一种早龄期混凝土路面板非线性温度场下温度应力的解析计算方法。模型将路面板厚度方向的非线性温度分成平均温度、线性温度和非线性温度三个分项,每一分项温度引起应力分别计算,最终总应力为三部分应力的叠加。此外,由于徐变对温度应力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因此该文也对混凝土徐变对板内温度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温度分布下,温度应力沿板厚也是非线性分布的,温度变化产生的最大温度应力可能出现在路面板厚度方向的任何高度上,这依赖于沿板厚方向的温度分布特征。混凝土徐变会显著的降低路面板内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52.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solid steel plate to Al-7graphite slurr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of steel-Al-7graphite semi-solid bonding plate quantita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interface and bonding parameters (such as preheat temperature of steel plate, solid fraction of Al-7graphite slurry and rolling speed) was establish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erfect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bonding parameters are 516 ℃ for preheat temperature of steel plate, 32.5% for solid fraction of Al-7graphite slurry and 12 mm/s for rolling speed, the reasonabl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largest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of bonding plate is obtained to be 70.1%. This reasonabl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is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of interfacial embrittlement, namely, wh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interface is larger than 70.1%, interfacial embrittlement will occur.  相似文献   
5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对Tb(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Ⅲ)和热敏性PNIPAM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其一,Tb(Ⅲ)可与PNIPAM中酰胺基团上的氧原子和氮原子配位形成配合物PNIPAM-Tb(Ⅲ);其二,PNIPAM-Tb(Ⅲ)配合物兼具热敏性;其三,Tb(Ⅲ)与PNIPAM之间能量传递达到65%,当Tb(Ⅲ)质量分数为1.45%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54.
WGF440/13.7-1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为超高压自然循环、单锅筒,高温绝热分离器,床上、床下燃烧器联合启动布置方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针对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分离器立管堵塞的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了运行控制措施,实际运行表明,锅炉分离器立管堵塞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5.
网络度相关及其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世界网络的连接具有多种相关性,其对网络拓扑结构、动态行为特征等都有重要影响.针对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度值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给定网络或度序列构造具有极大和极小连续匹配系数网络的方法——最大加权覆盖,并利用匹配系数分析了网络结构与度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连续匹配系数网络,通过仿真及理论推导研究了度相关特征对病毒传播速度、传播阈值和稳态感染率的影响.发现异配网络会加速病毒的传播,而传播速度对同配网络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此外,从免疫策略角度的研究表明,以大度值为目标的免疫策略对异配网络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而在实际病毒防御中,应该根据有效传播率、匹配系数、免疫目标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6.
面对日益剧增的数据量,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数据库的负荷急剧增加乃至难以为继。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不可篡改和永久存储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Handle标识系统。该系统通过IPFS网络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云存储和查询平台,能够将标识对象的信息与Handle标识绑定一同写入到区块链和IPFS网络中,结合AES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保证Handle后缀唯一性的同时,完成标识和存储数据的绑定,实现了数据对象标识的生成和解析。  相似文献   
57.
起升、小车及大车运行机构电动机的发热量,是否与散热能力相适应,可根据不同的工作循环条件(加速度、减速度及运行速度)及控制方案(如涡流制动和反接制动)进行评价。文中用表格说明:电动机机座号太小、绝缘等级以及司机的熟练程度,在电动机优选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混杂纤维延性水泥基材料单轴受压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纤维增强延性水泥基材料(ECC)在高强度等级下的抗压韧性退化问题,在传统ECC体系中附加微细钢纤维,制备混杂聚乙烯醇(PVA)-钢纤维增强延性水泥基材料.通过圆柱体抗压试验研究混杂纤维延性水泥基材料的单轴受压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材料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斜率呈增大趋势,而曲线下降段逐渐平缓,残余应力水平显著提升;混杂纤维延性水泥基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随钢纤维掺量增加小幅提升,而材料抗压韧性指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PVA纤维与钢纤维混杂在改善ECC抗压韧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高强ECC的抗压韧性.  相似文献   
59.
通过熔融混合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重点考察了增黏树脂、软化油、SIS结构参数等因素对热熔压敏胶黏度、初黏、剥离强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系统探讨软化油、增黏树脂、主体树脂等对热熔压敏胶黏度、初黏、剥离等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增黏树脂内在物理化学结构对热熔压敏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黏树脂软化点高低对热熔压敏胶的黏度和剥离强度有重大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影响黏度的关键因素是油含量,影响剥离强度的关键因素是增黏树脂,影响初黏的关键因素是油含量和增黏树脂。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反力控制式EHPS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转阀的主油路的数学模型和以及基于电液比例阀的旁通油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反力控制式EHPS进行了台架试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