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51.
对青岛高炉储铁式铁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解决单出铁口铁沟挡渣梁存在的易裂纹问题,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式挡渣梁,并采用顶制件及快速更换技术,对铁沟实施有效可靠的设计及维护,延长了铁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2.
针对当今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以高校中涉及知识产权最多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和专利申请与转化过程等3个环节为关注焦点,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论述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介绍香港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的特点,并针对性地列举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对照香港高校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推动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以符合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54.
风水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水能资源的互补开发、综合利用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对风水互补电站优化设计是建设风水互补电站的重中之重,从提高供电保证率和降低成本出发,对已建成的小水电站用风站来互补和待建的新风、水电站都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可供有风、水电站的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在液态酚醛树脂溶液中引入不同粒径的CuO-TiO2低温烧结氧化铝陶瓷粉体、陶瓷-芳纶-金属混杂纤维以及硅烷偶联剂,探讨了陶瓷粉体、混杂纤维以及偶联剂等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因数与磨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粗大氧化铝陶瓷颗粒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并降低其磨损率;将Ti/Cu摩尔比为4.0的低温烧结氧化铝粉体引入到酚醛树脂中,可获得摩擦因数0.54、磨损率0.22×10-7cm3/N·m的良好摩擦性能;适量硅烷偶联剂的添加能有效提高摩擦因数并降低磨损率,过量的陶瓷粉体与混杂纤维虽然可以提高摩擦因数,但因造成树脂相对含量的减少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整体结合力变小,从而恶化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6.
57.
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多层构架在JAVA Web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通常采用JSP/Java Servlet开发Web应用时存在的长处与缺点,给出一种基于实现了MVC模式的Strusts框架和对象/关系映射框架Hibernate构建的多层结构,并通过一个实例对多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王世锋  韦元 《能源工程》2006,(4):22-25,33
将空心的汽轮机转子简化成长圆筒壁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描述其导热特性的微分方程。利用复频域分析方法求解了长圆筒壁的一维动态导热特性,并根据热弹性理论得到了转子温度场和热应力的传递函数。进而对内表面绝热、外表面为阶跃温度输入和内、外表面都为阶跃温度输入的两种情况下转子温度场和热应力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对转子内、外表面同时加热或冷却的方法,能够在不增加热应力的条件下,加速转子达到温度平衡状态,有利于缩短汽轮机组的开停机时间,并提高跟踪机组负荷变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9.
针对现有原位热修复技术能耗较高且在修复过程中热质传递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了现场试验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场变化、修复效果和能耗,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温湿度场的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热井呈正六边形排布时,修复区域的受热较为均匀,各测温点在修复35 d后,温度均达到200.0℃以上,修复后场地满足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在标准状态下,试验过程中天然气用量总计685 664.0 m3,每修复1.0 m3污染土壤约消耗62.8 m3天然气;加热井热量主要为修复场地侧壁供能,对于位置低于加热井的土壤作用较小,加热井轴向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布较为均匀,但加热井底部体积含水率较高,修复区域底部水分不利于修复场地温度的提升,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MRE为20%,为场地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修复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