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01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冷金属过渡技术(Cold metal transfer,CMT)增材制造Cu-Ni-Al-Mn-Fe铝青铜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CMT电弧增材的方式制备了铝青铜合金的薄壁试样件,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试样件在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试样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电位极化曲线,进而分析其耐腐蚀性能。结果 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的微观组织主要表现为3个区域。前3层微观组织由基材树枝晶转变为柱状晶的区域;中间稳定区域主要是垂直于基板方向生长的均匀柱状晶微观组织;以及在最后一层出现柱状晶转向树枝晶的区域。当温度由20℃上升到60℃时,该材料的稳定电位ER由-0.2540 V下降到-0.2745 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2.84×10-6 A/cm~2增加到了5.149×10-6A/cm~2。结论采用合适工艺参数,可以获得致密无缺陷的CMT电弧增材制造铝青铜合金薄壁试样,在试样的稳定区域,微观组织是外延生长的柱状晶。同时试样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浓度溶液中有着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并且由于腐蚀过程介质温度的升高,电极反应速度加快、溶液的对流和扩散加强,从而加快了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加速了金属的腐蚀。由此可见,介质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为搅拌摩擦焊在轮辋钢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选用厚度为4.5 mm的江铃汽车V362轮辋钢板B380CL,采用不同的焊接参数,获得搅拌摩擦焊接头,对焊缝宏观成形及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焊接参数对组织的影响;通过进行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分析焊接参数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对接头焊缝进行X-Ray无损探伤。结果 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950 r/min,焊接速度分别为37.5, 47.5, 60 mm/min时,均能形成焊接接头。焊接速度为47.5 mm/min时,焊缝宏观成形较好,微观组织无缺陷,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抗拉强度最高,超过母材;焊接接头各区域微观组织硬度较母材高,伸长率较焊接速度为37.5 mm/min时的接头高。结论 搅拌摩擦焊实现轮辋钢的对接,该研究中旋转速度950 r/min,焊接速度47.5 mm/min为最佳工艺参数,接头抗拉强度超过母材。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0.2 mm厚的TC4和2A12薄板进行微电阻点焊研究,分析其接头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方法通过EDS以及微区XRD等测试手段对熔核与母材界面各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界面处的元素扩散以及成分分布。结果对熔核与界面进行EDS线扫描可以发现,熔核内部区域Ti,Al含量比较均匀,说明熔核内部的元素扩散较为充分。熔核与铝侧母材界面处的针状化合物经过分析,推测其主要成分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熔核内部的主要成分为Al_3Ti金属间化合物。熔核与Ti侧母材界面处生成了AlTi_3和AlTi_2金属间化合物。结论熔核内部以及熔核与母材交界处均生成了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接头形成过程基本可以分为"固相连接"、"钎焊连接"、"熔化连接"、"熔核的形成与长大"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4.
增材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铜合金制造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铜合金增材制造工艺的方法,分析了增材制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增材制造试样晶粒易粗大、易形成裂纹及易引入杂质等问题,对比了不同增材制造工艺方法下,制备的铜合金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着重综述了铜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在不同增材制造工艺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增材制造试样与传统铸造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对铜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以FeCoCrMoCBYS非晶粉末为喷涂材料,采用几组不同的热输入量,使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成铁基非晶涂层,通过对涂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热输入量对涂层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煤油流量和氧气流量两个参数来控制喷涂时的热输入量。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维氏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研究热输入量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涂层在1 mol/L FeCl_2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进而分析其耐蚀性能。结果不同热输入量下制备的涂层均具有较高的非晶含量。保持其他参数不变,随着热输入量的增加,涂层变得更加致密,孔隙率最小达到1.56%。涂层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层横截面中部位置硬度大于表面和接近基体位置。结论当热输入量达到6.4×10~5 J时,非晶含量高达96.7%,自腐蚀电流密度低,耐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56.
以0.02mm厚铜箔为标示材料,采用带三角平面圆锥形搅拌针对20mm厚7075-T6铝板进行焊接。通过测试沿焊缝厚度方向上温度场分布及观察标示材料分布状态,分析焊缝局部金属塑性流动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沿焊缝厚度方向上自上而下的金属温度逐渐降低;焊缝上、下表面温度差约为90℃;同一厚度上相对称的两点,位于前进边金属的温度高于返回边约15℃。位于焊核区上部的铜箔呈细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下部铜箔则呈层片状分布,且向前进边偏移。焊核区由多个呈纹路状、有序排列的洋葱环结构相互层叠而成,这与焊缝塑化金属沿轴向迁移方式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7.
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了连续液相烧结钨基高比重合金板的密度,并对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液相烧结得到的钨基高比重合金板密度在烧结试样行进方向上产生梯度分布。定量金相分析表明,密度分布不均是由于钨相在烧结试样行进方向上分布不均所致。而钨的定向浓差扩散是导致钨相分布不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8.
在α放射性活度测量中,屏栅电离室是一种常用手段。屏栅电离室具有众多的优点,可用于α放射性源活度的绝对测量。屏栅电离室虽是一种经典的传统α能谱探测器,但由于它的一些优点,目前又具备了新的应用前景,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面积、低本底α屏栅电离室可适用于核爆、模拟核爆试验中的核素分析,贫铀弹的核素分析,乏燃料后处理Pu和总α活度的测量,以及各种环境样品中对放射性核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59.
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放射性恐怖活动和放射性物质非法转移的新型放射性物质检测装置.该系统采用非常稳定和可靠的探测材料,对放射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很强的方位辨别能力,检测下限为本底的2~3倍,能量30 keV~2.5 MeV,响应时间0.5 s.其检测信息能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网络传输,实现远程控制与监测,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拆装方便和使用灵活等优点,已被安检部门用于放射性物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60.
以M2高速钢丝锥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冷技术和电解强化技术对丝锥进行处理。探究深冷加钝化、深冷、钝化和未处理四种工艺下,丝锥在速度为240、320、380r/min时的使用寿命,试验发现经过深冷与钝化双重处理的丝锥比未处理的丝锥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只经过深冷处理的丝锥可提高1.5-3倍;攻丝速度对只钝化处理的丝锥影响较大,速度越高钝化效果越不明显。对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后发现二次弥散型碳化物的出现和刃口型式的改变是提高丝锥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