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27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84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43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规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可以获得较低SS的出水,但对氮、磷的去除却很难达到愈来愈严格的排放要求,因此强化MBR工艺生物段的脱氮除磷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MBR脱氮除磷的潜力,介绍了各种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特点及处理效果,探讨了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方向,认为微生物学机理、强化内源反硝化及膜污染控制等是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2.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30 d的稳定运行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效能,并通过观察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始阶段向MBR中一次性投加2 g/L的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臭氧投量为1.5 mg/L。结果表明,O3/MBR系统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3%;对CODMn、DOC、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6%、18.7%和30.1%。尽管臭氧氧化使水中的AOC浓度有所增加,但经MBR工艺处理后,整个系统对AOC的去除率为13.4%,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运行结束后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超滤膜的膜孔被污泥层覆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层的表面粗糙不平,这两者均表明污泥层造成了膜污染。尽管该污泥层导致了跨膜压差的增加,但同时也起到了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生物促生剂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MBR)添加生物促生剂后形成生物促生剂膜生物反应器,分析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性能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促生剂后,活性污泥结构紧密,颗粒增大,且微型动物的种类增多,同时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5%和8%左右,染料的去除率也提高了6%,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或者泥龄可有效提高色度的去除效果。说明添加生物促生剂能较好的改善污泥性能,提高系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4.
MBR与Fenton试剂工艺处理维生素C生产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维生素C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出水不能达标的问题,采用MBR和Fenton试剂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在MBR系统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50~650 mg/L,污泥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2~3 mg/L,停留时间为20 h时,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可降至120~135 mg/L。再通过Fenton试剂氧化(硫酸亚铁和H2O2的投加量分别为120和80 mg/L),最终出水COD的质量浓度稳定在80 mg/L以下。对于维生素C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MBR-Fenton试剂氧化可作为推荐工艺。  相似文献   
65.
张效杰 《山西建筑》2010,36(17):181-183
论述了天津港油污水处理改造的必要性,原有污水系统概况,试验情况,根据工程最优化设置选择工艺方案,提出一套能够适应现有含油废水排放特征的工艺流程和综合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66.
杨高峰 《山西建筑》2010,36(30):177-178
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分类及原理,总结出膜生物反应器较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所具有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从而达到较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7.
以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某污水处理厂MBR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在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中,絮凝-吸附法对TP、PO_4—P、COD、TN、NO_3~-—N、NH_3—N和浊度等的处理效果。该试验装置连续运行约105 d,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TP、PO_4~(3-)—P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除TN、NO_3~-—N外,其他监测指标均达到了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GB/T 18921—2002)。  相似文献   
68.
地下式MBR工艺在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10万m3/d,污水处理采用MBR工艺。污水处理厂土建布置采用地下式组团布置形式,主要处理构筑物设于地下,地上用作绿化景观。介绍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情况,并对主要设计特点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9.
EOW—M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W-M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并与MBR工艺的单独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OW-MBR组合工艺对偏二甲肼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原水COD_(Cr)为800~1000 mg/L,偏二甲肼为300 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出水COD_(Cr)为55 mg/L,偏二甲肼为0.3~1.5 mg/L,COD_(Cr)处理结果优于《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374-93)要求,偏二甲肼处理结果接近GB 14374-93要求。而采用MBR工艺单独处理时,出水COD_(Cr)在90 mg/L左右,偏二甲肼在45 mg/L左右。处理结果与组合工艺相比较差,尤其是偏二甲肼远远超过GB 14374-93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0.
Fouling is a major limit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critical flux concept represents a valid tool for process optimisation in planning fouling control strategie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on a large pilot MBR equipped with a plate-and-fram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h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flux criticality was carried out by flux-stepping tests show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liquid temperature on the value of the critical threshold. The reliability of short-term tests was then verified over a long period by determining the time of sustainability, t(sust), of six different sub-critical fluxes ranging between 17 and 30Lm(-2)h(-1). An exponential fitting was observed in terms of fouling rate both before and after t(sust), though fouling after t(sust) is likely to be ascribed not only to cake formation. Finally, a new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flux approach to model the sub-critical TMP transients. The model involves both bound and free forms of EPS and, once experimentally calibrated, it provided a fair prediction of the TMP ju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