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余成敢 《有线电视技术》2009,16(6):47-49,56
HFC网络的双向改造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中运营商遇到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平滑地进行改造升级,如何实现高质量回传。如何让网络总体架构更趋于合理。本文介绍了HFC网的数字化回传技术.以及通过该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平滑双向改造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2.
本文主要论述了HFC网络上引起CM不能稳定运行的两种典型大故障的原因与解决办法。首先是针对CMTS端口大量CM的丢包率、误码率过商甚至频繁掉线故障,指出HFC网络上行信道(5~65MHz)性能劣化——即HFC双向网络的星-树型结构在前端的汇聚噪声产生的瓶颈效应的危害。对突发侵入噪声的几种故障判断依据,系统噪声抑制与解决办法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其次是针对CMTS端口大量CM平均延迟过大的故障,着重从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的拥塞、CPU的利用率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端口光站回传节点聚合度、回传到端口的CM数量、合理选择信道调制方式和带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3.
从构造、断裂系统、沉积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冷东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提出构造活动控制生储条件;断裂系统控制圈闭和油气聚集;多期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有利构造与岩相带匹配是油气富集的关键。油气分布具有“上稠下稀、东稠西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任斌  余成  陈卫  赖树明  杨福奎  吴忠良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8):129-130,272
本文提出以89C51单片机系统为核心的RLC智能测量仪的设计制作方法。该测量仪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硬件资源,简洁而高效运行的软件设计思想.实现RLC参数的自动测量和显示。克服了传统的外加交流测量法电源波动易引起偏差和文氏电桥测量法参数调节复杂等问题。系统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且测量精度高、响应快、测量范围宽。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基于主频高达200MHz的ARM9微处理器上采用先进的触摸控制技术和LCD显示技术,为多功能测量仪设计和开发了高效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66.
聚苯胺太阳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聚苯胺和聚苯胺复合材料与n型硅制备了有机p-n异质结太阳电池,对电池的伏安特性、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对电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聚苯胺p-n异质结电池特性的各种因素,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胡必武  余成 《防爆电机》2007,42(6):32-34,37
无刷双馈电机(BDFM)在交流调速的应用上已经表现出了其潜力.尽管无刷双馈电机很适合仅需要低速驱动的场合,但是对其进行高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待进一步研究.以dp轴电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直接转矩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胡必武  余成 《微特电机》2007,35(9):10-11,61
展现了用于交流调速的无刷双馈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用三种方法对无刷双馈电机的定子绕组进行了设计,分析了三种定子绕组的优缺点,并得出了比较结论。  相似文献   
69.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O,~3H,~(14)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潜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强烈蒸发;Ⅰ承压水为无氚水,~(14)C年龄变化范围为7~9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12.2℃~13.5℃,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Ⅱ承压水为无氚水,年龄变化范围为16.27~27.37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3.5℃~3.8℃,比现代温度(14.8℃)低约11℃,推断其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潜水、Ⅰ承压水、Ⅱ承压水的D,~(18)O值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成层性,且地下各水体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潜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再生资源属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0.
目前国内数字存储示渡器市场上的随机等效采样所用的方法都是利用双斜积分电路,通过延长触发点与下一个采样时钟间的时问间隔,从而可以计数地址,再进行排序恢复波形;但由于双斜积分电路的非线型性,导致测量不准确;利用EDA技术给出一种递推一周期等效采样算法,不用外加任何电路,就可以实现随机等效采样,避免了测量触发点与采样点之问的时间间隔,误差较小,突破以往算法的瓶颈,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