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24篇
  免费   1823篇
  国内免费   605篇
电工技术   9555篇
综合类   1203篇
化学工业   292篇
金属工艺   570篇
机械仪表   3183篇
建筑科学   312篇
矿业工程   357篇
能源动力   397篇
轻工业   137篇
水利工程   173篇
石油天然气   102篇
武器工业   94篇
无线电   29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0篇
冶金工业   134篇
原子能技术   109篇
自动化技术   1287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1179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1058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1257篇
  2007年   1187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950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61.
由于双PWM变换器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在常规控制策略下,当风速变化时,存在直流侧电容电压波动较大、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较慢的现象,提出有功功率前馈补偿协调控制策略。将发电机侧瞬时有功功率作为前馈信号送到网侧变换器功率控制内环,对有功功率变化扰动直接调节,协调控制双PWM变换器两侧有功功率,实现瞬时有功功率平衡,有效抑制直流侧电压的波动,同时加快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在此基础上,在前馈控制通道中加入补偿环节,进一步提高前馈控制效果。并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采用VOF两相流模型模拟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在并联管路中的流量均布特性。结果表明:两相的流量均布性随体积含气率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增加两相的流速可以提高两相流量的均布性。水平上进下出和垂直向下流入的管路布置方式更加有利于并联管路流量的均布性。  相似文献   
63.
崔卫滨  毛金尧  魏远娟 《广东化工》2014,(1):138-138,142
通过对福建LNG接收站现有管路特性曲线和3台海水泵并联运行流量-扬程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泵并联运行时流量增量的因素,以及泵并联运行时可能出现的过载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LNG接收站工艺海水泵并联运行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并联运行工艺海水泵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冯玉坤  孙玉姣  张金波  张明  林祥钦  王利 《现代化工》2014,34(11):106-107,109
介绍了三塔并联分离系统的工艺方案及技术特点。反应器出口产物经3次不同温度和压力的气液分离,液相分别进入吸收解吸塔、稳定塔和切割塔,三塔进料线采用并联连接,切割塔釜用产物加热。三塔并联分离系统并联与串联互相交错,与三塔串联进行对比,具有能耗低、投资少、热源品种少、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针对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微小线段间拐角处产生的冲击与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笛卡尔空间与关节空间相结合的机器人联合空间轨迹规划方法。在笛卡尔空间中采用三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复杂的加工轨迹进行插补。为解决笛卡尔空间微小线段间拐角处的切向不连续导致轨迹突变的问题,基于并联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将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算法所得插补点映射到关节空间,采取五次均匀B样条曲线进行第二次轨迹插补,平滑并联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及加加速度突变曲线。并在动力学层面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联合空间轨迹规划策略能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较好地改善连续高阶曲率导数的轨迹平滑问题,提高末端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末端跟踪误差值最大减少21.12%,力矩最大值减少11.65%。  相似文献   
66.
为了扩大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减少整体尺寸,设计一种新型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它由6个SPS支链连接动平台与滑块,滑块绕定平台旋转以改变动平台位姿。通过在静平台与动平台分别建立静坐标系与动坐标系得到变换矩阵,进而求得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位姿反解,即每个滑块的位置。在得到此并联机器人位姿信息后将每个支链视为二力杆求出每个滑台的受力情况,进而计算得到此并联机器人各位姿驱动力。并提出一种通过线圈拖拽钕磁铁的驱动方式。该新型并联机器人具有Z轴转动不受限制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其运动范围,且相对常规并联机器人结构尺寸极大减少。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并联机构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以3-UPU型三平动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动学位置正逆解仿真与分析。在ADAMS环境下,得出该机构位置正逆解的仿真曲线。运用MATLAB作出其理论位置逆解曲线并与仿真位置逆解曲线相比较,验证了仿真位置逆解的正确性。将仿真逆解曲线以样条驱动函数形式输入给该机构,得出样条驱动函数下的位置正解曲线并与仿真位置正解曲线相比较,验证了仿真位置正解的正确性。说明了该并联机构的理论数学模型与仿真实体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后续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针对2(3PUS+S)型并联机构进给驱动部件,提出并研究了对其刚度分析的新思路和方法,该并联机构以直线模组作为驱动部件,整体刚度主要由滚珠丝杠的刚度、滚珠丝杠副的刚度以及支承轴承的刚度这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时先将系统进行简化,同时考虑到滚珠丝杠副在工作状态下滚珠和滚道在面接触点处的弹性变形,以及滚珠丝杠副和支承轴承中结合部的变形,结合理论力学和赫兹接触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对滚珠丝杠刚度、滚珠丝杠副轴向刚度以及支撑轴承轴向刚度分别推导求取,最终整合得到整个系统的刚度。此方法概念明确,计算简便,研究结果对此并联机构稳定工作以及动态性能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简单快捷地计算带有机构约束的Delta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提出一种新的Delta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数值算法,并在算法中加入了球铰、万向节等机构约束对Delta型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首先建立Delta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计算的理论数学模型,然后建立球铰、万向节机构的角度约束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并用离散点作图表示以及进行实验验证。利用该算法可以计算带有机构约束的Delta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通过对自主开发的Delta并联机器人的操作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