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黄河下游宽滩区不同运用模式滞洪沉沙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下游宽滩区既是大洪水期行洪通道,具有滞洪、沉沙功能,又是180多万滩区人民居住场所。如何解决保证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然行滞洪、沉沙功能的发挥这一对矛盾,是治黄工作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对比不同滩区运用模式下宽滩区洪水淹没范围、滞洪量和沉沙量,分析宽滩区不同运用模式对滩区滞洪沉沙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宽滩区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洪水条件下无防护堤模式淹没范围均大于防护堤模式;中常洪水条件无防护堤模式滞洪量和沉沙量大于防护堤模式;大洪水条件无防护堤模式总滞洪量稍小于防护堤模式、沉沙量大于防护堤模式;两种洪水条件防护堤模式高村以下窄河段滩区漫滩状况均较无防护堤模式严重。  相似文献   
62.
通过原型观测和实体模型试验,对黄河下游桃花峪—双井河段的工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目前桃花峪—双井河段整治工程未起到有力的控导河势作用;②桃花峪、老田庵、保合寨和马庄工程作为一组关键性节点工程,在规划设计情况下显示出了较强的河势控导能力,流路基本按规划行走,说明该处工程布局是合理的;③调弯桃花峪下延工程、下延老田庵和马庄工程、上延保合寨工程,老田庵和保合寨工程就能靠河着溜,对河势发挥强有力的控导作用,其下游河势也将逐步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   
63.
从防洪、拦沙减淤、防凌等方面分析了古贤水库拦沙期对小北干流的影响,以及古贤水库进库水沙特性、库区冲淤形态等,对古贤水库下泄清水时小北干流河床演变进行了预估,并提出了该河段的防治措施。认为:应控制小北干流河道冲刷与滩区放淤并重;古贤水库的调度运用不仅应考虑水库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效益,而且应纳入黄河中下游水沙调控体系;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三库联合调度方案应及早研究与制订。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黄河下游府君寺—东坝头河段近期河势演变情况,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水沙条件下实体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该河段工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按规划流路布设工程后,府君寺控导与曹岗控导组成的节点工程基本能够控制曹岗控导以下的河势变化,对该河段的河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曹岗下延工程长度偏短,应尽快延长;节点工程作用的发挥受上游控导效果的影响较大,非节点工程的实施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治理原则,以保证能够送溜至下一节点工程为目标。  相似文献   
65.
针对黄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从黄河三角洲是河—陆—海体系一部分的角度,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海域综合治理战略:(a)通过多流路和科学调度,把黄河水沙营养物相对均匀地输送到黄河三角洲沿岸各处,(b)把河口河道整治成相对窄深的河道,以节约黄河口输沙水量;(c)利用黄河泥沙,淤高三角洲洲面,增加地下水埋深,改良盐碱地;(d)在渤海西岸及其上游地区实施陆海统筹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66.
东平湖水库未来战略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平湖水库无论其地理位置与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方面,还是在水资源综合利用布局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面对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行、洪水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全国水网的逐步形成等新形势,面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新机遇,赋予东平湖水库未来战略地位新的内涵十分必要,比如利用其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来水、调蓄东线调水、调配极端气候下南方涝水,并适时补水补峰以冲刷山东河道等。数学模型初步计算表明,改变东平湖的运用模式,有效管理洪水,不但对改变山东河道的淤积状况作用明显,还对“驼峰河段”的不利态势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67.
河湾平面形态及河湾流路方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论述了目前河湾流路研究中的主要观点,系统介绍了自然河湾流路平面形态特征的有关研究成果以及河湾流路方程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虽然河湾形态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对河流形态的变化规律仍缺乏普遍性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河道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模式,利用河流平面形态变化规律规划河道、整治江河仍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简要总结了黄河小北干流"揭河底"及下游二级悬河等典型河床演变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河床层理淤积及黄河特有的水沙条件是"揭河底"形成的前提,高含沙洪水期间水流作用于胶泥块以后引起上下表面脉动压力波传播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瞬时上举力是发生"揭河底"现象的直接原因;黄河高含沙洪水期间河道横向输沙的极不平衡是逐步形成二级悬河典型横断面形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9.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一定距离,以弥补其透水过流后导溜部位后靠而控导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开展透水桩坝布局及位置的试验研究,为合理布置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小浪底水库自吸式管道排沙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分析已建水库各种排沙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浪底水库自吸式管道排沙系统总体思路,即利用水库自然水头,在近坝段库区内铺设可移动并带有吸泥头、可逐渐加长的管道,自动地将坝前约40 km范围内淤积的细颗粒泥沙和通过过坝隧洞或右岸山体内的隧洞排出库外,初步估算每年可排出泥沙3亿t。排出库外的泥沙可采用管道进行远距离输送,实现泥沙资源化。同时指出,过坝方案、自吸式吸泥头体型研制、排沙管道等是该方案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