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收集整理现有水平粘贴及井字形粘贴纤维片材加固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数据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水平粘贴及井字形粘贴纤维片材加固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及试验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收集的试验数据对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准确性进行探讨,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纤维复合材参与工作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水平粘贴及井字形纤维片材加固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不同,综合考虑轴压比、墙体高宽比、贴布率等多种影响因素的纤维复合材参与工作系数计算公式能更好地反映水平粘贴及井字形粘贴纤维片材加固砌体墙中纤维片材的利用率,采用此纤维复合材参与工作系数值而计算得到的水平粘贴及井字形粘贴纤维片材加固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62.
针对一幢高103.85 m的带箱形转换层的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该高层建筑底部框支结构、箱形转换层结构及上部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空间整体建模。通过对3个不同转换层设置高度的参数分析模型,进行空间结构模态分析和水平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研究箱形转换层设置高度对该类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箱形转换层位置过低或过高都将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箱形转换层设置的最佳位置,应综合考虑结构模态分析结果和地震作用效应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63.
碳纤维布加固带窗洞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碳纤维布加固低强度带窗洞墙体在低周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其抗震加固效果,并对加固后墙片的破坏形态、变形性能、耗能能力和承载力作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布用于低强度墙体的抗震加固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碳纤维布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碳纤维布加固梁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理想化为三线型,提出了CFRP加固梁的刚度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材料的本构方程及几何方程,分别计算三折线的交点处及破坏时加固梁的刚度,根据线性关系进一步计算出加固粱在任意荷载下的刚度,进而得出碳纤维布加固梁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挠度值。  相似文献   
65.
CFRP加固实心黏土砖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碳纤维布分别对未加载及加载至破坏的实心黏土砖柱进行了加固,通过试验研究了碳纤维环箍加固对实心黏土砖柱极限承栽力的提高程度及其受力性能,并对碳纤维布加固的砖柱的受力特点及影响承载力、延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布提供的紧箍力使实心黏土砖柱的强度和延性都得到较大提高。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粘贴CFRP环箍加固的轴压及偏压黏土砖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6.
基于钢纤维混凝土(SFRC)桩基承台的模型试验,可以分析承台的力学性能,提出承台合理的传力机理,以及钢纤维的掺人对提高承台抗冲切承载力,延缓裂缝开展,有效降低承台厚度等方面的照著影响.由于桩基承台内部的应力分布属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仅运用试验结果还无法对承台各部位进行精确分析.本文应用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对SFRC承台进行了全过程材料非线性计算,可以获得结点应力、位移等大量计算值,求解承台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破坏时的位移应力场,分析承台的裂缝扩展情况和应力分布规律,以对比试验研究,为建立桩基承台合理的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提供理论计算依据,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于桩基承台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7.
传统的面向应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性、严谨、精确的思维。为了适应土木工程行业的变革与转型,创新能力正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重要的能力目标。思考是创新的前提,高质量思考是高价值创新成果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存在较强的思维定式,难以突破工程思维惯性的约束,单一的思维模式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制约。文章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维特征,阐述开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并对课程教学内容构成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