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45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76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55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57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目的:从重组大肠杆菌中分离纯化黏玉米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Z),研究其酶学性质及对乳蛋白的交联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测定法研究重组TGZ的动力学参数、最适反应温度、温度稳定范围、最适反应p H值、p H稳定范围及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明确该重组酶的酶学性质。以微生物源TGase(MTG)为对照,通过SDS-PAGE分析TGZ对乳蛋白的交联作用。结果 :在p H 8.0,37℃的条件下,重组TGZ的反应动力学常数Km为1.55μ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55/min。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具有较稳定的耐热性。该酶的最适反应p H值为8.0,具有较强的耐碱性。K+、Ca2+、Na+和Ba2+对该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Fe3+、Cu2+和Zn2+的抑制作用较强。对乳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交联作用表明酪蛋白是TGZ的良好底物。结论:重组TGZ的酶学性质为其进一步在相关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2.
合成了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PIPA多元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发现聚醚多元醇A(TMN-450)/三乙醇胺/甲苯二异氰酸酯为110/10/9(质量比,下同)时,所合成的PIPA多元醇固含量为15 %左右,黏度约为3 400 mPaos,其作为发泡原料性能较好。采用此多元醇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考察泡沫稳定剂对体系发泡时间、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1.0份泡沫稳定剂的样品泡孔平均直径约为0.5 mm,孔径分布窄,约40 s起泡,与未改性多元醇制备的泡沫塑料相比,冲击强度提高了23 %,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上升,同时提高了泡沫塑料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653.
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院级平台课“材料科学基础”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系统,把学科前沿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54.
厚板轧机轧制区接触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三维动态弹塑性全辊系有限元模型,对四辊轧机轧制厚带钢的过程进行模拟。与以往模型相比,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由于窜辊、辊形、单侧驱动等客观因素带来的辊系不对称特点,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假设。基于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带钢宽度时,轧制区轧件与工作辊间接触压力及摩擦力的三维分布情况,对研究厚板四辊轧机与带钢的接触状态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5.
冷轧和固溶处理对改进型202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总冷轧变形量12.5%~46.4%和900~1150℃固溶处理对成分(%)为:0.04C,8.18Mn,15.21Cr,4.05Ni,1.65Cu,0.12N的改进型202亚稳奥氏体不锈钢3 mm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总变形量46.4%冷轧后,形变诱发产生约26%α′马氏体,该钢的强度达1200 MPa;固溶处理使α′马氏体发生逆转变(α′→γ),900℃固溶可使α′马氏体完全转变成γ奥氏体并完成全部再结晶;改进型不锈钢经900~1100℃固溶处理具有预期的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56.
为研究新疆褐牛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不同部位牛肉在成熟中品质变化,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冈上肌(SU)、冈下肌(IF)、臂三头肌(TB)、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半腱肌(ST)、半膜肌(SM)和股二头肌(BF)八个部位肉,测定并分析成熟过程中(1、6和12 h以及1、3、7和14 d)的品质指标(色差、质构特性指标、剪切力、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pH)变化。结果表明,该品种牛半腱肌具有最高的L*值,腰大肌具有最高的a*值。八个部位肉的硬度和弹性均随着成熟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且腰大肌的硬度低于其他部位。八个部位肉的剪切力随着成熟时间先增加后降低,腰大肌剪切力低于其他部位肉。股二头肌的剪切力变化率最大,半腱肌的剪切力变化率低于其他部位肉。腰大肌系水力较差,半膜肌的系水力较好。八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蒸煮损失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八个部位肉的pH的变化均是先降低后增加。本文为新疆褐牛精细成熟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57.
太赫兹(THz)近场成像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太赫兹超分辨成像的重要方法,对研究材料表面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能实现原子级分辨的设备,但引入时间尺度,面临诸多困难。早期从STM固有电学方法发展的时间分辨方法的分辨率受限于电信号传输带宽,基于光信号耦合的泵浦探测方法则面临微带线传输带宽和严重的热效应等限制。在此背景下,THz-STM以低热效应、高隧穿效率、高稳定性等独有的优势为实现100 fs量级和0.1 nm级超高时空分辨成像提供了解决方案,成为太赫兹近场超分辨成像的研究热点。介绍时间分辨STM到THz-STM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THz-STM的基本原理和现状,为了解THz-STM技术在太赫兹近场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58.
针对某钢厂冷轧工序电镀锌等钢种表现出的中间浪板形缺陷,通过长期的跟踪对比分析,认为电镀锌钢种冷轧中间浪缺陷与热连轧生产线的热轧带钢板廓凸度有关。为明确热轧带钢凸度与冷轧中间浪之间的对应关系,统计分析了热轧带钢凸度情况,表现出冷轧中间浪问题的热轧带钢凸度值C40均为50μm以上,而且现场实际生产的热轧带钢C40大于50μm的比例达到了44.07%,因此提出热轧带钢C40过大是产生冷轧中间浪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了热轧凸度仪数据处理计算过程对实测凸度值的影响规律,并将凸度仪的在线测量值与人工离线测量值进行对比,发现离线测量凸度均大于在线测量凸度,偏差平均值为10μm左右,因此提出热轧现场凸度仪因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导致实际生产的带钢凸度较测量值偏大是产生冷轧中间浪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针对热轧产品凸度过大,综合生产稳定性、改进过渡性原则,提出了将原凸度目标50μm设定为30μm的“小凸度”控制策略,并投入工业生产实践,热轧带钢凸度得到有效控制。分别连续统计实施“小凸度”轧制策略前后各5个月的实际生产数据,发现电镀锌钢种因存在...  相似文献   
659.
为了解决传统空气冷却系统散热效率不足的问题,通过实验方法将喷雾蒸发过程与强制空气冷却相结合,强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率。建立了基于热管阵列/喷雾冷却复合结构的电池组散热系统,对比了不同冷却措施的散热性能,研究了入口风速、喷雾频率及喷雾占空比对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温控结构在1 C倍率下可完全抑制电池组升温,在3 C倍率下可将电池组平均温度维持在41℃左右;采用10 s喷雾周期进行冷却可将电池组平均温度降低2℃,喷雾频率的增加可显著降低电池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660.
使用相继增压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速、高功率密度船用柴油机的性能优势,但是在相继增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涡前排温超限和增压器喘振等风险。尤其是在船机推进加载的瞬态过程中,喘振现象的出现会极大地影响加载时间。为了降低上述风险,本文对进排气旁通阀开启工况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工况时,开启进排气旁通阀,有利于降低低速外特性工况的涡前排温和烟度;瞬态工况时,开启进排气旁通阀,可以降低增压器喘振风险,从而使瞬态推进加载时间从120秒缩短到30秒。此外,先进的控制策略可以使进排气旁通阀在增压器瞬态切换工况时更精准地发挥降低喘振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