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1篇
  免费   1472篇
  国内免费   1098篇
电工技术   742篇
综合类   1447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85篇
机械仪表   532篇
建筑科学   325篇
矿业工程   177篇
能源动力   93篇
轻工业   192篇
水利工程   166篇
石油天然气   200篇
武器工业   150篇
无线电   19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5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71篇
自动化技术   4206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685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斜拉桥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出现多模态参与的大幅振动,宜采用主动式ATMD(active tuned mass damper)减振。针对斜拉桥风振减振设计中的ATMD及传感器的位置和数量配置问题,在建立风荷载作用下斜拉桥与ATMD组合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模态坐标表示H2范数,提出包括外激励影响的分别针对作动器和传感器配置优化的H2范数指标,推导ATMD对结构的共振激振模型,考虑ATMD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动力性能并对配置指标进行修正,建立能够以开环方式有效实现ATMD和加速度传感器配置的优化方法。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风振减振为例,定量分析ATMD和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位置和数量。结果表明,采用考虑外激励权重的H2范数指标,并结合考虑ATMD动力性能,能够有效实现针对结构多模态参与的风振减振的ATMD和加速度传感器的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72.
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极限平衡法和弹性地基梁法。极限平衡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不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不能计算支护结构的变形;而弹性地基梁法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变形协调,对于柔性支护结构,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弹性地基梁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应用有限元法中的加权余量法和杆系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求解,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弹性地基梁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3.
为了使双馈异步风机(DFIG)能够更好地参与微电网频率调节并减少有功控制成本,综合考虑风机向微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和提供备用容量参与系统调频两方面因素,提出了变减载率超速控制法。计及风速出现概率,采用概率加权求和法,考虑减载成本、调频效益和调频恢复成本求解超速控制成本(COC),得到变减载率曲线。通过对一个含DFIG的微电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可有效改善微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减少风机有功控制成本,有利于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4.
针对生产线上金属板表面光照不均匀和白、灰细颗粒相间的特点,将一维、二维Wellner自适应阈值算法应用到这种场景,并结合高斯加权距离,将算法推广,提出了一种针对金属板表面图像分割的高斯加权自适应分割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区域内像素间的高斯加权距离,形成一张加权距离图,然后利用Wellner的“中心-周围比较思想”直接求算二值图像.最后对实际产线上采集的图片进行了实验,将二维otsu算法、均匀性度量算法、一维、二维Wellner自适应算法和最后改进的算法在分割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算法,最后应用的算法在分割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彭春华  姜磊  刘君  刘兵 《电网技术》2017,(11):3655-3661
为解决超高压输电工程所面临的电场环境超标和环境治理成本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以屏蔽效果最优和屏蔽成本最低为综合目标对民居附近的畸变电场进行多目标优化屏蔽。鉴于屏蔽方式与屏蔽效果之间难以直接用数学函数准确描述,提出先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数据建立基于新型加权正则化极限学习机算法的屏蔽效果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此预测模型,采用分子微分进化算法对屏蔽线架设条数及其架设位置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合理优化屏蔽线架设参数,得到成本更少而屏蔽效果更好的屏蔽方案,同时也为超高压输电畸变电场的屏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电力系统频率测量存在精度与实时性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多水平集单周期频率测量方法。首先采用数字低通滤波器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干扰,其次采用三次样条(not-a-knot)插值法对所设阈值附近的采样点进行重构,然后利用多个阈值与信号的交点进行频率估计,最后运用最优组合加权法得到电力系统频率估计结果。该方法是一种时域频率估计方法,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特点,可在单周期内实现电力系统频率的准确测量。仿真和实际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多水平集单周期频率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为了提高多目标跟踪的鲁棒性,增强目标之间的区别性,使用了一种基于能量最小化(energy minimization,EM)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不同于现有算法,本算法专注于将多目标跟踪中的复杂问题表示为能量函数的模型,模型中包括了更优的目标区分策略(相似度模型)。通过将每个能量函数成本值对应一个多目标的跟踪轨迹方案,算法将多目标跟踪问题转化为能量最小化的问题。在能量函数模型的优化方法上,算法采用共轭梯度算法和一系列的跳转运动来找到能量最小的值。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而且定量分析结果证明了本算法提高了目标与背景、目标之间的相互区别性从而与其他算法相比能获得更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78.
为提升华南湿热地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了乳化沥青用量、水泥掺量及铣刨料(RAP)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多指标加权分析,对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性能优化及影响因素优选,并借助扫描电镜(SEM)揭示了水泥-乳化沥青胶浆的抗裂增强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RAP掺量对其水稳性能的影响最大,不同应力比下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受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存在差异;当乳化沥青用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5%,水泥掺量为2.0%,RAP掺量为80%时,冷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水泥-乳化沥青胶浆能改善冷再生混合料微观界面变形协调性,使其更好地传递和分散应力,减缓裂缝发育速率,抗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9.
出租车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已有研究分析了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但受限于交通大数据的可获取性,尚未考虑到该影响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而研究时空差异恰恰可为制定更符合居民出行需求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日常管理与决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文考察了在时间维度下,建成环境对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机制的时空特征与模式。结果发现,人口密度的影响在外围地区具有全天候的正向作用,而在城市内部则一直呈现负向影响且随时间推移,影响的"负值中心"逐渐西移;就业岗位密度的影响在全域空间上均为正向影响强度由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强,且随时间推移影响的强弱区域范围发生融合与重组;土地利用混合度的影响强度较大,作用机制与所处地区的中心地级别有关,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不明显;道路网密度在全域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且外环路以内地区为全天候影响较弱的区域晩高峰时间段出现"双弱中心"的时空演变格局。最后通过聚类发现,人口密度主导影响的地区全天都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带,就业岗位密度与之相似;土地利用混合度主导影响的地区从早至晚有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趋势,且呈现中心地区负向作用、外围地区正向作用的影响机理;道路网密度主导影响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呈现跃迁与扩张变化,经历了从郊区到中心区再回到外围生态休闲用地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80.
交叉口是城市公路交通集散的重要节点,跨江大桥与滨河路交叉口的选型是城市公路交通规划的难点之一。立足于广安市经济开发区跨江大桥和滨河路的道路和交通现状,基于停止线法和四阶段法的交通量预测,初步提出三种立体交叉口选型方案;然后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最优方案。该文着重于对跨江大桥与滨河路交叉口选型提供方法,以期对同类型的交叉口选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