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2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551篇
电工技术   95篇
综合类   1186篇
化学工业   11080篇
金属工艺   220篇
机械仪表   154篇
建筑科学   367篇
矿业工程   236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2192篇
水利工程   38篇
石油天然气   1287篇
武器工业   154篇
无线电   3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0篇
冶金工业   667篇
原子能技术   216篇
自动化技术   25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604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917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997篇
  2008年   1061篇
  2007年   982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PBA/αMS—AN核壳乳液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2.
作者针对目前电流变(ER)液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建立ER液测试系统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含聚合物粒子的ER液的设计、性能以及它们产生ER效应的机理。 首次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直接合成了具有较高ER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盐的含水ER液,研究了影响该体系的屈服应力(τs)、漏电流密度(J)和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水分在含水ER液中的作用是协助产生可移动离子的观点,并用离子极化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首次通过α,ω-双甲基丙烯酰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均聚或与甲基丙烯酸盐共聚,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成功地制备了有较高活性的含AB交联型聚醚类固体电解质的无水ER液。 研究了含聚苯胺(PAn)的ER液的性能及其与组成材料性能的关系。证实了“多粒子效应”和由于自由电荷在粒子间跃迁产生的“导电率效率”对ER效应有重要作用。指出ER液的电流主要是沿粒子链或柱状体进行传输的,并首次将电导的不同程跳跃模型推广到ER液中,较好地解释了ER液的电导行为。 用共混或接枝共聚等三种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n复合粒子。并用它们组成ER液,得到了E=2.8kV/mm时,τs高达16.3kPa,J仅为2.67μA/cm~2的高性能ER液。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核壳型复合粒子中的核与绝缘壳层间的相互作用和ER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试样经草酸、双氧水分解后,以盐酸羟胺破坏掉多余双氧水。以标准样品作参比,在硫酸-柠檬酸介质中,用钼酸铵显色,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稳定的硅钼蓝。此方法可测定1.0%以下的硅,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75.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邓礼波 《化学试剂》1992,14(1):48-49
以四甲基硅烷(TMS)为原料,经氯磺酰化和氨化反应合成了三甲基硅甲烷磺酰胺(TMSMSA)。氯磺酰化反应的产率为53%,氨化反应的产率为33%。m.p.、IR、HNMR 的测定数据表明产物为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77.
三吉 《化工中间体》2003,(20):34-35
纳米技术与医药粉体 原文节录:纳米材料又称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技术与药学结合,产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一纳米药学。据1991年“Unbounding the Futuer”(Drex Ler等著)提出了纳米医学(Nanomedicine)术语和概念,这就是”利用分子器具和对人体知识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与创伤,减轻病痛,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科学和技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钱学森曾精辟地预言:“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78.
酵母死亡率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改仙 《啤酒科技》2007,(10):52-52
1酵母死亡率的测定方法0.01%亚甲基蓝染色法,操作略。2 测定操作时需注意的问题2.1满罐时酵母死亡率的测定(达不到每中格40-70个酵母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麦尔多拉蓝修饰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条件下将7—二甲氨基—1,2苯并吩恶嗪(即麦尔多拉蓝,MB)吸附在蜡浸光谱纯石墨电极上以构成修饰电极。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 MB 吸附量和电极伏安特性的影响、修饰电极的表面电化学过程以及电极的稳定性,对 MB 修饰电极作为电流式脱氢酶传感器信号变换元件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介绍6例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期间受到放射性铯内污染的我国驻外人员,在本实验室接受活体测量和服用普鲁士蓝促排的观察结果。6例内污染者分两组分别于受污染后的第114天和第272天开始用药,在大约一个月期间,每人共服药54g(给药方式:每次服1g,每日3次,6天为一个疗程,间隔6天,共用药3个疗程)。观测结果表明,在促排期间,6例内污染者体内铯的生物半排期均明显缩短,~(131)Cs 的生物半排期由对照期(用药前)的54—123d 缩短到28—65d,~(134)Cs 由对照期的42—117d 缩短到23—69d;6例体内放射性铯的累积活度相对于同期未用药条件下的累积活度减少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