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10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Through the tri-axial shearing tests of unsaturated intact loess 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soil structural potential,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nging laws of soil structural property under the tri-axial stress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equ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whereby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unsaturated loess water content, stress and strain states, which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hearing stress and shearing strain relation to obtain the structural stress-strain relation. The tests reveal that the loess dilatancy is of shearing contraction and shearing expansion, whereby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ess ratio and shearing expansion strain ratio. The larger consolidation confining pressure is, the larger the stress of shearing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critical point is; and the larger water content is, the smaller the strain ratio of shearing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critical point is. Finally, the constitu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reflect the variation in loess structure, stress-strain softening and hardening, and shearing contraction and shearing expansion featur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d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conformity with test results, whereby test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82.
在一组应力路径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砂土的状态相关本构模型,对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砂土在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过程中的变形特性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这种状态相关本构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固结排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和紧砂的应变软化现象,而且能够反映出砂土的剪缩和剪胀等变形特性,但是在模拟拉伸应力路径下砂土的体积应变变化趋势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83.
堆石料剪胀特性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不同初始孔隙比e0和不同固结压力σc情况下筑坝堆石料大型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堆石料应力应变关系与体积应变关系以及剪胀率ζ与塑性剪应变εsp关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于颗粒级配确定的堆石料,剪胀剪缩转化关系由临界初始孔隙比(e0)crit与临界固结压力(σc)crit共同决定;堆石料破坏时的剪胀率ζf可以成为材料剪胀性的判断标准。通过试验数据非线性拟合分析,提出了堆石料应力应变关系与塑性体积应变关系的统一表达式以及初始物理力学状态依赖的应力-剪胀方程和破坏时剪胀率ζf表达式,并由此获得了堆石料剪胀剪缩转化的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84.
粒状材料颗粒破碎的力学特性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粒状材料的颗粒破碎对材料剪胀特性的影响以及描述特征状态应力比的幂函数表达式,提出相应的屈服面和屈服面的表达式,并对屈服面随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屈服面能够完全回归到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的形式。最后,结合适当的等向压缩条件和统一硬化参数,将屈服面应用到砂土的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合理描述砂土颗粒破碎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5.
首先简要介绍了建立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热力学方法,它不仅具有紧凑的数学结构,而且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基于砂土变形的微观力学机制,将砂土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分 为"应力诱发的体积应变增量"和"剪切应变诱发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即Reylonds剪胀)两部分,自然地将与Reylonds剪胀相关的零功约束引入到弹塑性土体模型的热力学超塑性公式中,建立了包含Reynolds剪胀的砂土热力学模型.基于前人的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固结压力与应力诱发的剪胀角的硬化定律,通过对两种砂土试验数据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破裂后会发生体积膨胀且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煤矿中多利用岩石的该性质进行支护.作者从研究岩石峰后特性的重要工程意义着手,叙述了岩石峰后剪胀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研究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规律,通过改进的大型温控直剪设备——FAST-1型,在准确控制温度变化且施加较大法向压力条件下,对西藏高原冻土区采集的土体重新制备并在不同温度下(15℃、5℃、-5℃、-15℃)进行直剪试验.剪切过程中测量土体的温度、抗剪强度、剪胀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粉质...  相似文献   
88.
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状态在掘进、稳定、回采等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别,利用"扩容一稳定理论"来设计煤巷锚杆支护,以控制围岩的扩容变形,形成次生关键承载层,提高承载圈的承载能力使围岩趋于稳定,解决煤巷锚杆支护强度不够的难题。  相似文献   
89.
 嵌岩桩桩–岩界面受力剪切机制通常包括滑动剪胀及剪切滑移两部分,滑动剪胀导致桩–岩界面法向应力显著增大。Serrano法计算嵌岩桩侧摩阻力没有考虑桩–岩界面剪胀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得其计算结果比现场实测值偏保守。基于常法向刚度(CNS)条件下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充分考虑岩性、桩径以及施工等因素对嵌岩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在对既定粗糙度结构面剪胀产生的法向应力增量实现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耦合结构面剪胀对Serrano法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的Serrano法计算所得嵌岩桩侧摩阻力明显高于Serrano法,也更接近于现场实测。修正的Serrano法完善嵌岩桩侧摩阻力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90.
基于桩–岩结构面特性的嵌岩桩荷载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岩石界面的剪切特性。基于桩–岩结构面剪胀及破坏机制,建立适于弱质岩石嵌岩桩侧摩阻力传递模型,求得破坏及弹性条件下桩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的解析式,并由此推导出嵌岩桩的临界长度。基于所获得的解答,深入探讨桩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从理论上分析嵌岩桩桩径、桩–岩模量比、剪胀角对嵌岩桩荷载传递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设计建议。提出可近似考虑各因素综合影响系数h,可作为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宏观控制指标。同等条件下,h值越大,嵌岩桩承载性能越好,能承受的极限荷载也越大。工程算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对嵌岩桩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