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7篇
建筑科学   3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81.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傅鸣 《南方建筑》2006,110(6):6-9
本文通过对国內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出国內外滨水区开发均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对国外滨水区开发两种主要模式与国內滨水区开发模式的特点与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对比。以此得到适合我国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2.
宋洁 《华中建筑》2004,22(6):79-83
武昌临江地区城市设计是武汉市“两江四岸”滨水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武昌伍江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挖掘与整合,并确定其规划目标、功能定位、总体设想及分期操作方式,力求为滨水区开发与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3.
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及亲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万州传统街道特色、传统建筑特色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万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街道、建筑空间形式,探讨万州传统特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措施,以继承和发展独特的三峡文化,创造更好的三峡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5.
《城市规划》2020,(5):62-73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
张昉  王帅 《中外建筑》2007,(5):60-62
城市滨水区因其所处的独特的空间地段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也是具有都市生活意义的舞台。营造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有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文化风貌,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不合理的滨水开发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这使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机。如何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滨水区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滨水区开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提出滨水区开发中景观设计自然化优先的保护性开发方法,并借此引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8.
工业水岸转型实践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对上海、广州近年若干更新案例的观察,城市共享的日常空间营造已成为具共识性的更新方向。鳒鱼洲工业遗存在珠三角地区滨水工业遗存中具有典型性,其更新既面对融入城市、激发活力的共性问题,也面临文化个性的建构问题。以案例考察、项目特征解读为基础,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条分缕析,归纳出以城市性重构为基础,地方性塑造点睛的园区日常空间营造方法,提出通过“疏、补、活、变”策略实现城市性,结合地方传统审美、气候友好设计塑造地方性的整体更新实践路径;对项目落地及初步使用情况加以反思,指出具体实践路径随城市发展具有渐进性特征,需要在多方合作下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89.
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水乡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等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而岭南水乡既有研究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关注较多,对聚落所处的自然整体环境关注较少。以古劳水乡为例,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对古劳水乡的空间生成过程进行了解析,系统梳理了古劳水乡的整体格局、水网水利空间、聚落空间、基塘农业与墟市空间、民俗信仰与祭祀空间,总结了古劳水乡具有“以水为脉”的文化生态特征,阐释了古劳水乡文化生态特色与整体性历史遗产保护对于珠三角的重要价值,以期丰富与深化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研究。  相似文献   
90.
城市河堤工程在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往往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服务功能和空间活力丧失等多种问题。基于弹性防洪理念,这些单一功能的城市河堤在防洪效能、生态服务、环境品质和公共活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城市河堤的多目标弹性景观修复可以运用软化、退让和复合3种主要策略,以实现防洪与景观的平衡。以四川省富顺沱江项目为例,根据现状情况、问题和修复目标,将项目中已建和规划河堤工程划分为4种形式,综合应用景观修复策略,对不同类型河堤提出相应的改造途径。最后,总结景观修复项目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提出适合中国城市河堤工程的弹性景观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