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揭示钱家营矿深部-850 m水平瓦斯动力现象及其地质控制因素的关系,基于该矿井深部瓦斯实测数据,研究了煤厚、构造、地应力、瓦斯压力及含量等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瓦斯突出区域5号煤层煤厚异常,其变异系数大于90%;多条逆断层使煤体结构更加破碎;地应力大且水平主应力最大达43.87 MPa;瓦斯突出区域中瓦斯含量较高且瓦斯压力高达到4.6 MPa.鉴于以上结果,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瓦斯压力临界值0.74 MPa,在褶曲发育区、构造简单区及断层发育区选择不同煤层变异系数作为界限值,对5号煤层瓦斯动力危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显示在矿井北部存在2个瓦斯突出危险区,而矿井其他区域属于瓦斯突出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82.
基于EMD的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鑫  马兆丰  钮心忻  杨义先 《电子学报》2015,43(7):1457-1464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音频水印算法,选择EMD分解得到的冗余信号分量作为水印的嵌入位置,并证明了冗余信号分量按照提出的算法嵌入水印以后仍然是冗余信号分量,从而为水印嵌入提取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出适用于EMD分解的最优音频水印嵌入强度,按此强度嵌入水印,可以同时满足水印的健壮性和不可感知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计算出的最优嵌入强度嵌入水印,嵌入水印后的音频信号在受到大部分攻击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水印的不可见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页岩中龙马溪组储层孔隙结构及伊利石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基于等温吸附实验、压汞、液氮及低温二氧化碳等实验,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及伊利石的分布特征,利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法模拟了不同孔径的伊利石狭缝孔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页岩中孔容与比表面积主要由小于2nm的孔隙提供;伊利石为龙马溪组页岩中黏土矿物主要成分之一,常构成平行或近平行板状孔隙;303.15K(30℃),8MPa条件下,孔径在0.5~0.9nm之间时,甲烷分子受范德华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甲烷过剩吸附量较大;孔径大于0.9nm之后,随着孔径增大孔壁表面电荷的静电力对甲烷分子作用减小,甲烷吸附主要受范德华力控制,甲烷过剩吸附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基本保持不变的特征,游离气含量表现出随孔径增大而增加的特征;平均等量吸附热反映出伊利石对甲烷的吸附方式属于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中,孔径介于0.5~1.2nm之间时,随着孔径增大,平均等量吸附热迅速减小;孔径大于1.2nm时,甲烷分子与伊利石狭缝孔间的吸附强度基本稳定,平均等量吸附热为6.72kJ/mol;孔径介于0.5~0.8nm之间时,甲烷分子单层吸附于伊利石晶间处,甲烷局部密度表现出单峰的特征;孔径介于0.8~1.2nm之间时,吸附方式由单层吸附向双层吸附逐渐转变,局部密度曲线由单峰向双峰变化;孔径大于1.2nm时,可供甲烷分子吸附的自由体积较大,局部密度曲线表现为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84.
为了更科学地监测水质,解决水质理化分析的片面性,在柳江的不同水功能区设置实验点,以构建河水质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水功能区及不同水质等级的实验点的对应分析,认定AMIN,GOLI,DDEL,AMSA,ACLI,NAAN,NRHY等是柳江河流清洁种,菱形藻和端泥生藻是柳江耐污种。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河流水质参数是影响硅藻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硝酸盐、氯化物、粪大肠杆菌群和总磷等是主要的变量,因子分析的结果亦表明理化参数是主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理化变量与硅藻指数IPS,IBD,TID,IDG,SLA的关系紧密,依据水功能区长期水质级别并参考水质参数聚类与硅藻种群聚类,划出3组水质不同的类别,IPS,IBD,CEE硅藻指数对该3组水质状况判别效果较好,而硅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适宜评价柳江河流水质。河流水质及生态质量利用IBD和IPS生物指数、VAN类群划分富营养种百分比及理化参数多指标共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85.
唐鑫  夏延斌  吴灿 《食品科学》2014,35(16):197-201
为研究未经发酵辣椒汁与不同发酵时间辣椒汁的挥发性成分,并探究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辣椒汁发酵期间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探讨时间对辣椒汁发酵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汁发酵期间,共鉴定出106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28 种)、酸类(13 种)、醇类(8 种)、烯烃类(34 种)、烷烃类(12 种)、醛类(5 种)、酮类(3 种)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辣椒汁及其发酵液的特征气味。其中在辣椒原汁、发酵1、2、3 d的辣椒汁中分别鉴定出成分65、78、83、86 种,共有的成分53 种。随着发酵的进行,酯类、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并新增萜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增加。发酵时间3 d的辣椒汁风味最佳,发酵能使辣椒汁产生独特的风味,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唐鑫  邓远超 《工具技术》2011,45(4):33-34
介绍了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采用SolidWorks对整体硬质合金丝锥进行三维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整体硬质合金丝锥进行模态分析,得出了它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图.  相似文献   
87.
富含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发酵核桃乳的乳化稳定性和脂肪氧化问题,筛选合适的乳化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并进行调配优化。结果表明:添加0.04%(质量分数,下同)果胶、0.02%结冷胶和0.6%羧甲基纤维素钠,发酵核桃乳的稳定性最好,此时乳化稳定系数为0.44,离心沉淀率为7.80%;比较维生素E、维生素C、D-异抗坏血酸钠和茶多酚对发酵核桃乳在储存过程中脂肪氧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确定了当0.016%的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能抑制2-十一烯醛、辛酸的产生,并明显减少己醛、2-戊基呋喃、己酸和2-壬烯醛的含量,抗氧化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在80 mL发酵核桃乳中添加75μL的核桃香精和10%白砂糖的发酵核桃乳的总体喜好度最高,呈灰白色、质地均匀,兼具核桃香味和发酵风味。  相似文献   
88.
在钨极惰气保护焊接(TIG)条件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A206/1%Si C的可焊性。通过半固态搅拌结合超声分散法制备了A206/1%Si C铝基复合材料,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 C颗粒降低了α-Al初晶的枝晶倾向,使之逐渐转向等轴晶,同时抑制了成分偏析的发生;θ-Al_2Cu也由网状转变为弥散状分布。复合材料能有效限制裂纹的产生,同时具有更小的热影响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是A206/1%Si C铝基复合材料可焊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该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凝固区间,也有利于避免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9.
唐鑫  陈跃  夏洁晋  王志勇 《广东化工》2011,38(6):110+107-110,107
改性凹凸棒石处理污水成本低,效果好。文章介绍了凹凸棒石的结构特性,总结了凹凸棒石的加热改性、无机物改性、有机物改性和负载改性四种改性方法及其在化工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展望了改性凹凸棒石在化工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改性凹凸棒石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唐鑫 《中国搪瓷》2012,(1):45-45
梦旅人:尼古拉斯·汉纳(Nicholas Hanna),加拿大人,媒体艺术家。在中国生活期间,被书法艺术所吸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他携带着自己发明的"独门武器",用西方人善于创造的思维方式探入了中国的书法艺术。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发明装置,而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