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41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简述了稀有金属铍的资源分布、铍矿物种类、类型及国内需求;介绍了铍矿物不同的选矿方法,对于不同的铍矿物绿柱石、羟硅铍石、硅铍石和金绿宝石的选矿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绿柱石的选矿工艺流程、锂铍分离的工艺流程、绿柱石的常规浮选药剂、新药剂和新工艺等;羟硅铍石的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以及采用化学选矿、浮选-化学选矿联合工艺等;硅铍石和金绿宝石的浮选药剂以及浮选-浸出工艺联合工艺;铍矿床中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包括锂辉石,铌、钽、铷、云母、石英和长石等综合回收利用。为了改变国内铍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我们要高度重视铍矿资源勘查;加强研发高效、环保、选择性强的铍矿物浮选药剂和开发合理的联合工艺流程,使低品位的铍矿山能够开发利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单一的选矿流程不能满足矿石性质复杂的铍矿石回收,联合工艺流程是今后回收铍矿物和伴生矿物的发展方向。重视矿山的伴生矿产资源,根据不同的伴生矿物自身的特性研发合理的联合工艺流程,综合回收这些伴生矿物,最终实现矿山的综合利用最大化,同时实现了矿山的无尾化,这是对生态环境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2.
钻孔地质雷达技术在水文与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钻孔雷达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相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技术.由于钻孔地质雷达可以探测到比地面地质雷达更深的地质目标体,因而可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用来探测深部的断层、裂隙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本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钻孔雷达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情况;然后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该...  相似文献   
83.
为了减小出路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对出路沟泥石流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分析和研究出路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动力力学特性,得知出路沟为中易发、特大型泥石流沟,处于发展期,发生特大型泥石流周期为50 a,沟内松散物储量约为22915×10^4 m3,可为泥石流发生提供的物源总量为2168×10^4 m3,沟口泥石流的流速达64 m/s,50年一遇泥石流洪峰流量为1067 m3/s,泥石流总量为308×10^4 m3,固体物质总量约为13×10^4 m3。根据地形、松散物分布、形成区、流通区位置,选择不同设备和位置开展监测,共安装了3台动雨量计、2台泥位计和2台含水率监测仪。通过对泥石流发生的产、汇、流条件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地质环境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为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在岩石学分类基础上,通过获取不同世代碳酸盐矿物的C,O和Sr同位素,对白云岩成因流体进行示踪,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布曲组白云岩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化流体的叠加改造,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成因流体为同期海水,C,O和Sr同位素组成具有对先驱灰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②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白云石晶体结构逐渐变化,δ18O(PDB)值相应逐步负偏:微粉晶白云岩(-3.81‰)-细晶、自形白云岩(-4.34‰)-细晶、半自形白云岩(-6.10‰)-中-粗晶、它形白云岩(-7.36‰);③鞍形白云石的成因流体为大气淡水深循环至深部地层,再流经下伏地层碎屑岩地层进入布曲组中,78~64 Ma的构造热时间提供热源;④细-中晶、自形白云石胶结物、白云岩晶间孔胶结的方解石,形成于浅埋藏末期,成因流体为埋藏的同期海水,裂缝中充填方解石脉发育在鞍形白云石之后,其成因流体主要为大气淡水,且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多期次白云石化流体的叠加改造及大气淡水淋滤、溶蚀,影响布曲组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并制约着白云岩储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5.
根据6条露头剖面和HD1井的详细观测,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等对鹤峰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岩石类型总体呈现泥页岩局部夹碳酸盐岩和薄层状硅岩的特征,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成岩流体的改造和页岩气开发阶段的水力压裂改造。垂向上,大隆组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反映出沉积水体呈深→浅→深→浅的变化特征。矿物组分以硅质为主,主要具有生物成因和次生成因的类型,碎屑成因类型较少。矿物、岩石特征分析表明,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形成主要是受被碳酸盐台地三面围限的滞留的台盆相缺氧还原环境的控制,同时沉积过程中受到上升流作用以及与同生断裂作用有关的热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中国南方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2019年产量154×10~8m^3,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产区。基于来自中国南方威远、长宁、涪陵及巫溪等地区典型钻井与露头剖面的1 000余件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数据,综合分析页岩气差异富集特征,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在纵向上和区域上均具有一定差异富集特征,具体表现在:纵向上集中发育甜点段,区域上甜点段厚度、含气量、TOC含量等关键参数存在着较大变化,其中长宁与涪陵地区较优;不同地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与TOC含量均具有较好正相关性,指示着有机质丰度(TOC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富集程度(含气量)的关键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的海洋表层水体总体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大量生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断裂带发育较弱的构造稳定区域,硫化缺氧的水体条件是控制页岩气纵向上甜点段及区域上甜点区形成的关键因素,即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7.
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及同期异相的小河坝组沉积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牛栏组与下伏龙马溪组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三级层序,石牛栏组为高位体系域的一部分;②石牛栏组内部呈现为两个次一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四级层序;③台地边缘礁滩相在两个四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均有一至两期小规模的发育,但在上部四级层序中最发育;④石牛栏组沉积期表现为台缘缓坡模式,因为台缘到斜坡没有明显坡折,加上陆源碎屑的影响,导致生物礁发育规模普遍很小,多呈点状或串珠状分布;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白云岩化作用总体上很弱,推测该时期海水盐度较低,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来自南边黔中隆起及东边雪峰隆起的淡水河流注入导致研究区内海水盐度较低,二是台地边缘礁滩隆起幅度较低,无法形成相对局限的高盐度环境;⑥南川一带的小河坝组应当属于低河流能量、欠充沛物源且以悬浮搬运为主的低建设性浅水三角洲。  相似文献   
88.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富  李华  杨剑 《金属矿山》2012,41(7):112-116
介绍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方法原理及其特点,并探讨其探测深度。论述目前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中的物探方法技术,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范围。以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云南德宏州隐伏构造深部探测、武定矿产调查、云南抗旱找水和腾冲火山口探测方面的应用为例,证明使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1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荧光观察,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索瓦组储集层发生过5期热流体活动,其中第2期、第3期和第5期与油气成藏相关;第2、第3期流体活动主要以油充注为主,第5期流体活动主要为天然气充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148.3×106~144.7×106 a)、早白垩世早期(144.7×106~141.1×106 a)和中新世中期(17.6×106~11.3×106 a)存在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0.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矿床地层围岩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成实  丁俊  李光明  周清  赖杨 《金属矿山》2014,43(6):97-100
通过实测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内1条东西向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及南部错动洞1条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主要成矿元素在矿区、地层、岩体的含量变化规律,发现Ag、Au、W均表现出由矿区向两侧延伸,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Pb、Zn含量总体上处于背景区域,二者在选场范围表现出高值异常;Sb由西向东表现出一路降低的趋势。结合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元素的异常分布特征对成矿物质的来源方向有一定指示作用:地表地层的Pb、Zn和成矿作用关系不大;Au、Ag、W则可能是来源于深部物质,其中W的来源或许与南部错那洞花岗岩有关;Sb主要为来自西边的物质补给。错那洞花岗岩岩体与围岩在其接触带内发生过强烈的物质交换作用,岩体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