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9篇
  免费   1588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电工技术   2105篇
综合类   1912篇
化学工业   3299篇
金属工艺   1528篇
机械仪表   2372篇
建筑科学   2861篇
矿业工程   1742篇
能源动力   696篇
轻工业   3519篇
水利工程   1313篇
石油天然气   1680篇
武器工业   361篇
无线电   28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40篇
冶金工业   1372篇
原子能技术   499篇
自动化技术   333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699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1400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1187篇
  2009年   1335篇
  2008年   1318篇
  2007年   1312篇
  2006年   1424篇
  2005年   1373篇
  2004年   1349篇
  2003年   1168篇
  2002年   1054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946篇
  1999年   894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759篇
  1996年   793篇
  1995年   798篇
  1994年   821篇
  1993年   659篇
  1992年   643篇
  1991年   617篇
  1990年   614篇
  1989年   518篇
  1988年   327篇
  1987年   271篇
  1986年   249篇
  1985年   218篇
  1984年   228篇
  1983年   216篇
  1982年   200篇
  1981年   178篇
  1980年   114篇
  1979年   100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21篇
  1964年   23篇
  1958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2,7-二碘-9,9-二甲基芴为原料分别经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Ullmann反应,对目标化合物9,9-二甲基N2,N7二苯基N2,N7二-对甲苯基-9H-芴-2,7-二胺(d-TPA)进行合成研究。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HRMS-ESI等表征方法确定结构的正确性。研究表明:以铜粉为催化剂的Ullmann反应收率为85%,是最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为非晶材料,成膜性较好,且目标化合物的HOMO轨道能级值为-5.23 eV,与常用阳极材料ITO功函相近且化学稳定性较好,有利于空穴由阳极向空穴传输层的注入。将目标化合物用作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并进行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8 V,最大发光亮度为21 412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4.78 cd/A,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真核表达重组人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蛋白胞外段,并进行鉴定。方法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aemagg lutinin,PHA)刺激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中LAG-3蛋白的表达;提取Jurkat细胞总mRNA,RT-PCR法扩增人LAG-3蛋白胞外段基因片段,同时在蛋白C-末端引入His标签,将其克隆入载体pcDNA3. 1+,构建重组质粒,转染Expi293F真核细胞,当细胞活率低于50%时收获细胞上清,经镍柱亲合层析纯化。纯化产物进行4%~20%SDS-PAGE、HPLC及Western blot分析,BCA法测定浓度。结果经菌液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60 000,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与鼠抗LAG-3单克隆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浓度为2. 4 mg/mL。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LAG-3/pcDNA3. 1+,并于Expi293F细胞中表达,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LAG-3蛋白,为后期LAG-3蛋白的相关研究及其单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针对三相整流负载产生的6k±1次谐波,提出静止坐标系下的改进型6k±1重复控制策略。同时将比例控制与改进型重复控制相结合,设计改进重复控制并联比例的复合控制结构。为减小改进重复控制中延时环节不为整数的影响,采用基于Lagrange插值近似的FIR滤波器逼近分数延时特性。最后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详细设计方法进行推导。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改进重复控制策略能有效跟踪6k±1次谐波且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动态响应较快。  相似文献   
85.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Ti-20Zr-20Al钛合金在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Ti-20Zr-20Al铸态合金由Zr基体相和TiAl/Ti3Al针状相组成; 随着应变率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增加,失效应变显著增加; Ti-20Zr-20Al合金的断裂机制为解理断裂; 随着应变率增加,试验压缩断裂后碎片总数增大,平均粒径减小。采用DID模型模拟的材料碎片尺度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Grady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86.
以银纳米线(AgNW)为导电材料,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氟碳表面活性剂FSO-100制备了水基导电墨水,使用迈耶棒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表面刮涂制备了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AgNW、HPMC和FSO-100等组分的添加量对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FSO-100可以明显提高导电墨水对PET衬底的润湿性,但过量后会使方块电阻上升;HPMC的加入可以消除AgNW的团聚,但过多的HPMC会提高薄膜的方块电阻;AgNW含量增加后,薄膜的方块电阻和透过率均随之下降,在AgNW浓度2.6 mg/mL时,透明导电薄膜的方块电阻为12Ω/sq和550 nm的透明导电薄膜透过率为94.02%,品质因子可达448.63,薄膜的粗糙度均方根为7.28 nm,并可在1000次弯折后保持光电性能不变,在可穿戴器件、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基于弥散燃料颗粒开裂的裂变气体释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弥散燃料颗粒开裂后裂变气体的3种释放途径,分别建立了裂纹连通释放模型、气泡连通释放模型以及原子扩散释放模型,综合得到了基于弥散燃料颗粒开裂的裂变气体释放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裂变气体释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裂变气体释放量主要由裂纹连通释放途径贡献;燃耗深度越高,裂变气体释放量的增加速率会越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裂变气体释放量迅速增加,而退火时间越长,裂变气体释放量的增加速率越低。通过裂变气体释放量模型计算得到的裂纹宽度与实验观察到的裂纹宽度符合较好,对比结果验证了基于弥散燃料颗粒开裂的裂变气体释放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围绕维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方法与技术开展研究,分析各类电路常见故障同时,研究维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标准方法,并对常用有效故障检修技术开展研究,使维修电工人员阅读后可明确检修阶段的标准方法与各项技术,促进维修电工职能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9.
老挝沙耶武里B.Talan地区主要出露枕状、杏仁状玄武岩、中基性(含安山质)熔结火山角砾岩(含集块岩)。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了该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260.8±4.7 Ma(MSWD=0.005 5),其形成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该区玄武岩具低SiO_2(45.82%~47.77%)和富钠贫钾(Na_2O/K_2O1)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和Th),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ΣREE为(41.94~63.97)×10~(-6),δEu=0.96~1.08,具弱的正、负铕异常,总体上表现出LREE富集的右倾型配分模式;Nb/Ta值为3.89~11.56(平均7.25)。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B.Talan地区玄武岩的形成构造背景为岛弧环境;岩浆源区来自于岛弧下的俯冲板片熔融体,其成因与交代的地幔楔相关。  相似文献   
90.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逐年增加,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在不断布局新的蜂窝网络的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各个站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传统的可远程监控电调倾角的天线应运而生,但其成本高昂,降低了网络的推行与覆盖面积。随着天线技术及4G网络的快速递进,移动运营频段需求逐步增加,高集成化的多频电调天线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基于传统的RET模块采用的是单驱动控制单频段天线的点对点天线波束倾角调整方案,随着天线频段的增多正逐步面临天线机构及驱动冗余。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传统的天线波束下倾角调整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现对已有天线波束下倾角的调整机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天线波束下倾角调整机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调整机构中存在的不足,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