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1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71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86篇
石油天然气   20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2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曝气生态浮床/PRB组合工艺净化重污染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考察了曝气生态浮床/可渗滤反应墙(EAFB-PRB)组合工艺对重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TN、NH_4~+-N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27.9%、36.8%和87.0%;经处理后,水体的平均DO浓度由0.09 mg/L提高到1.7mg/L;对TSS的平均去除率达95.4%,出水清澈透明,感官效果好.可见,该组合工艺是改善重污染河水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李晓军  齐宁  张琪  牛淑芳 《油田化学》2007,24(2):131-134,126
研发了适用于高温低渗油田调剖堵水的改性落叶松栲胶堵剂。基础配方(以质量计)为:6.0%磺化落叶松栲胶+2.5%~3.0%甲醛+1.0%~1.5%促进剂+水.pH值8~10。基础配方堵剂溶液25℃、35001/s黏度为1.5mPa·s;温度由120℃升至180℃时,成胶时间由7.5h缩短至约4h;从成胶时间和代表凝胶强度的突破真空度确定其适用的pH值范围为4~10;外加NaCI特别是CaCl2使其成胶时间缩短,突破真空度在NaCI加量≤50g/L时下降幅度很小。NaCl加量为100g/L时仍不低于66kPa。减少任一组分用量而保持其他组分用量不变,均使堵剂溶液成胶时间缩短,通过改变各组分用量和加盐量可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堵剂溶液的成胶时间。堵剂在120℃放置48h后质量变化小于5%,在180℃放置120h后质量变化小于8%。堵剂凝胶在250℃的5%盐酸、5%苛性钠、10%NaCl溶液中至少可稳定存在6h。加入原油量超过10%的堵剂溶液不能成胶,因而该堵剂有一定选择性。在2支填砂管封堵实验中,封堵率为98.5%和97.6%,突破压力梯度为25.3和36,4MPa/m。讨论了栲胶与甲醛的交联反应。图7表1参5。  相似文献   
93.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石油地质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如何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出了一些基本论点,如重视地层裂缝的研究,注意防止油田开发中地层裂缝的不可逆变形以及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4.
杨满平  李允 《天然气工业》2005,25(3):141-143
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流体的产出,油气层压力是逐渐降低的,储层岩石的敏感性效应使得渗透率也是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而降低,根据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表明渗透率漏斗也客观存在。根据渗透率漏斗在地层中的分布特性,以及油气渗流力学中的单相流体的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通过复合模型得到了计算描述油气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等效表皮系数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在开发过程中,油气层压力降低幅度越大,即地层压力越低(有效压力越高),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越明显,对应的等效表皮系数的值也越大,并且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等效表皮系数不容忽视,在实际的油气井测试和分析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95.
防水透湿织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一般防水透湿织物的透湿机理及制备方法、智能型防水透湿织物的智能透湿机理及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6.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可动油饱和度方法,对扶杨油层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测定,为有效标定特低渗透储层的可动用储量,研究特低渗透储层的动用效果提供了依据。提出适当缩小井距是改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经济极限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是制约特低渗透储层经济有效动用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7.
高温高压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西深层开发区为典型的高温高压低渗透裂缝油藏,在25a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套适合地下特点的注采系统及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采出程度已达39.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主要对实施的开发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温高压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开发经验,对今后高效开发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制备兼具优良的防护性能和生理舒适性能的透气式化学防护服面料,在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4种不同球形活性炭(SAC)作为核心吸附材料,通过点黏复合技术开发出系列SAC复合织物作为化学防护服的中间吸附层材料,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SAC化学防护服复合面料通过防油-吸附机制实现防毒;综合成本、透气性、黏结牢度、防毒性能等指标,采用国产沥青基SAC做吸附剂制备的透气式化学防护服复合面料性能最佳,相应吸附层材料的面密度为386.6 g/m2,透气率达到 1 086.57 mm/s,球炭与复合材料基布的黏结牢固,洗脱率仅为0.87%,吸附容量保留率达到90.3%,该复合面料的“液-气”防毒时间大于48 h,“气-气”防毒时间为230 min。  相似文献   
99.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membrane reactor combining V-10 mol%Fe hydrogen permeable alloy membrane with Ru/Cs2O/Pr6O11 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are studied. The ammonia conversion is improved by 1.7 times compared to the Ru/Cs2O/Pr6O11 catalyst alone by removing the produced hydrogen through the V-10mol%Fe alloy membrane during the ammonia decomposition. 79% of the hydrogen atoms contained in the ammonia gas are extracted directly as high-purity hydrogen gas. Both the Ru/Cs2O/Pr6O11 catalyst and the V-10 mol% Fe alloy membrane are highly durable, and the initial performance of the hydrogen separation rate lasts for more than 3000 h. The produced hydrogen gas conforms to ISO 14687–2:2019 Grade D for fuel cell vehicles because the ammonia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re less than 0.1 ppm and 100 pp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0.
The influence of Newtonian heating/cooling in the presence of heat source/sink 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laminar free convective flow in a vertical annular permeable reg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proble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boundary value problem consisting of two simultaneous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has been transformed to nondimensional form. This has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both geometrical and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problem. Closed‐form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wo different cases of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governing parameters on the fluid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 number of profiles of these field variable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efficacy of the distinct processes on the field variables has been discussed extensively. The main outcom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s that the velocity as well as temperature is enhanced in the case of the Newtonian heating while the opposite behavior occurs in the Newtonian cooling for both cases of source and sink.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ing parameters has been shown on the skin friction, volume flow rate, and the Nusselt nu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